监管之下 私募市场将告别野蛮生长

更新时间:2016-05-17 08:30:20来源:证券时报网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在经历了多年的野蛮生长后,私募行业在360度无死角监管之下迎来了规范发展良机。

2014年私募备案制实施,私募基金正式被纳入监管。如果说2014年是“私募元年”,那么2015年就是私募基金行业“空前发展”的一年,不管从管理人新增数量还是私募基金产品发行数量,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但就在这疯狂增长的背后,一些风险也在不断积聚。

一方面私募散户化有蔓延趋势,部分私募基金变相公开募集,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利用资金认缴制或通过收益权拆分销售等变相降低投资者门槛,夸大宣传,违规保本保收益等;另一方面,不少私募机构管理失范,违规运作,甚至还有部分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存在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加之,部分私募机构向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披露信息不充分,在监管和自律检查时不配合,甚至拒绝规避监管,“名股实债”类产品兑付压力大,这也就导致了“跑路”事件时有发生。从2015年曝出的中金信安、中金赛富、中投金汇,再到2016年4月爆发的“中 晋系”,这些打着私募基金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机构,让投资者防不胜防。

树种掉落在乱石之中,拼尽全力发芽,在石头缝中偷一点营养,艰难地露出枝桠,是为野蛮生长,它是生命力的象征,但眼观当下,当自由发展的随意扰乱了市场契约精神时,就必须从严规范修剪违法违规去除隐患。从收紧私募基金备案,将其与P2P、众筹划清界限,到提高从业人员门槛,再到银监会、证监会同天发文反对私募基金销售散户化,私募监管红线正在逐步收紧,强化监管执法和自律管理服务已成为监管层规范私募基金发展的主要思路。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加强私募基金监管还将是遏制私募行业违规乱象的重点举措。监管部门除了制定相关规范办法外,无疑还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明确监管边界,细化对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管要求,制定和出台私募基金信息统计和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监测私募基金风险,持续加强私募基金行业日常监管和检查执法工作,依法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而自律组织也会通过自律规范、行为指引、自律公约等适当方式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当前,在严格的监管制度下,“自由生长”已久的私募基金公司有些已感到诸多不适,但可以明确的是,对于规范化发展的私募机构来讲,这些不适只是暂时的,随着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的不断改进,差异化监管工作的“疏堵”得当,私募行业必能告别当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状,优质的私募机构将会享受到资本市场大发展下的诸多红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