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定制基金背后存在隐患 新产品发行略有降温

更新时间:2016-10-31 10:01:35来源:互联网

委外盛宴还能持续多久?有的基金公司认为这是未来发展趋势,有的基金公司认为是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的特殊产物。然而,随着近期多家公司收到监管层的反馈函,新基金的发行略有降温。

Wind数据显示,10月份新成立的基金59只,发行份额511.84亿份,发行数量和募集规模都回到了8月份以前的月均水平。从新基金上报的数据来看,10月17日至21日这一周只有25只基金获得受理,与此前三周的98只、88只和105只相比,下降明显。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10月中旬大概有十多家基金公司收到监管层的反馈函,要求短期内上报新基金数量太多的公司出具书面反馈材料,主要内容包括论证短期上报大量产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产品上报的内部论证说明、以及人员配备和风险控制执行等情况。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委外基金同质化严重,一旦越来越多地占据市场份额,会增加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概率,这对基金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这些委外资金会在公募基金中存续多长时间是个未知,委外基金的生命长度不确定,如果机构要求赎回,基金公司也只能尽量去劝说机构分批赎回,提前告知。

今年以来,次新基金因巨额赎回导致净值飙升的情况多次发生,许多基金投资者在考虑投资一些机构资金占比高的基金,坐享收益飙升。但实际上,如果把这一策略用在委外基金上,普通投资者面临的可能是更大的风险。该总经理表示,机构资金提前赎回才会面临巨额赎回费,若持有时间长,又慢慢赎回完毕的话,基金的运营费用就会分摊在这些少数普通投资者上,反而会面临亏损。

除了流动性风险,人员配备、硬件设施也是一大问题。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如果基金发行数量成倍增长,还得招人,本来委外基金赚得就不多,这样一来,这笔账未必划算了。万一机构资金再大幅撤走,资源又浪费了。”

对于近期新基金上报的降温,该市场部人士表示,“证监会毕竟人力有限,产品申报太多增加了审批压力,委外基金发这么多,监管层也在探讨这一现象的利弊,所以窗口指导以后,申报数就应声而降。”

(:邓益伟 HN006)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