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委外资金抢“壳” 多方委外资金抢“壳”

更新时间:2016-11-29 07:38:27来源:互联网

眼下,委外业务发展已成公募基金行业内的潮流,随之而来的风险也被多方关注。业内人士透露,基金公司近期纷纷收到要求,一家基金公司在滚动一个月内申报产品数量不得超过10个。不管是否真的出于限制委外的目的,但基金“壳”价值已经逐渐凸显。记者了解到,面对产品申报数量受限的情况,一些急于对接公募基金的委外资金,纷纷争抢“老”基金。“二手”委外定制基金或在将来一段时间成为新的趋势。

基金“壳”价值受青睐

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2016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7.1万亿元,较2015年年末的存续规模23.67万亿元增长14.49%。普益标准数据估测,前三季度银行理财资金中委托外部投资的金额约为3.46万亿元,占总存续规模的12.77%。某基金公司机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银行理财资金中委托外部投资中,公募基金公司参与的比例其实不算是最大的。

不过这个比例已经足够多到让整个公募行业的业务结构发生改变,并且影响到整体规模。有基金公司固收负责人表示:“公司旗下固收规模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委外资金,还有公司比我们更多。”

随着委外业务逐渐成为多数基金公司的重点业务,更多的人把今年基金发行的井喷态势和委外资金挂钩,称基金发行产品的频率过快且同质化程度高,形成一种基金盲目发行的乱象。例如华南某一家基金公司,在今年发行的产品中,规模刚过2亿元的基金处处可见,再细看这些基金的产品介绍,从投资标的到比较基准都十分雷同;这家公司也在今年凭借委外资金规模大涨。

据WIND数据统计,按基金成立日来计算,截至11月28号,今年已发行912只基金,远远超过去年全年的822只;备受委外资金青睐的债券型基金今年发行325只,去年则只有80只,发行份额更是比去年增加了453.81%。

这一现象也让基金公司近期纷纷收到要求:一家基金公司在滚动一个月内申报产品数量不得超过10个。因此,各家公司开始珍惜手上的基金“壳”资源;一些对明年下半年有新产品布局的公司,为了避免上报数量的限制,都已做好提前上报产品的准备,想要提前抢占“壳”资源。

“壳”基金旧瓶装新酒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此前招商证券分析师顾正阳预计,目前对新发基金有数量限制,可能未来也会出现“旧酒瓶装新酒”的现象。记者了解到,一些基金公司近期出现多方委外资金争抢同一只“壳”的情形。

所谓空“壳”,其实就是一只受到原有的委外资金撤出之后的委外定制基金。而对于这类的定制基金,基金公司往往在产品成立之前就已经和资金方进行多方商讨,根据他们的投资需求进行产品的量身打造。若是该基金也能满足其他机构资金方的需求,则非常有可能被盯上。从而在成为空“壳”之后,转而被新的委外资金注入,变成“二手”定制基金。由于发行节奏放缓,这样的“二手”定制基金或许会形成基金委外业务中一种全新的趋势。

在发行节奏放缓的背后,更多的是对委外业务是否具备高风险的担心。目前来看,业内对其风险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机构资金占比过大,基金数量过多,大额赎回恐引发业内规模大变;二是委外资金巨额赎回,导致基金迷你化的事件,或许会让散户利益受损;其三则是担心委外资金会推高债市泡沫,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据悉,许多基金公司在发行委外定制产品时,其实都会采取比较低调的方式,选择“悄悄”成立,基本不会主动去推销。这样一来,可以较大程度上避免更多的散户参与到委外定制产品当中。

但这样的方式却无法达到基金持有人不少于200人的规定。记者了解到,为了达到人数上的监管要求,一些基金公司选择要求员工自购委外基金。“公司的委外产品我全都买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还有基金公司这样做的原因则是出于构建安全垫的目的,吸引更多机构资金。

另外,针对委外资金撤出会产生净值剧烈波动的情况,有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介绍说,其实净值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计算净值时小数点后的位数被四舍五入了。现在的净值都是算到小数点后四位,但如果计算到小数点后八位,其波动的幅度便会减小。

上述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表示,委外对整个财富管理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理性客观防范其带来的风险之余,更应该看到其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正面作用。“委外业务有助于推动打破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边界,这个作用远远要大于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些风险。”他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