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法变了思路没跟上 2015年奔私基金经理业绩平平

更新时间:2016-01-05 02:11:51来源:采编

2015年牛市行情带来一波“公奔私”大潮,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加入私募大军。经历了股灾的洗礼,奔私的基金经理总体表现一般,不少产品仍在亏损状态。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受到行情影响,同时原来公募的操作思路难以改变,遇到风险应对不足。

数据显示,2015年离任基金经理301人,明显高于2014年的207人和2013年的135人。在这些基金经理中,相当一部分进入私募,离职的基金经理当中,成立私募公司并发行产品的有56人,2014年则是38人。不过,这些基金经理2015年总体表现平平,多数产品收益率在10%以下,不少高位成立的产品至今仍在亏损状态,最高亏损幅度超过30%。而2014年,奔私基金经理收益平均值超过44%。

不同时点成立产的品业绩差距明显。数据显示,原新华基金投资总监王卫东成立的新华汇嘉投资,2015年5月成立的多只产品亏损超过20%;原上投摩根基金投资总监冯刚成立的域秀资产,2月成立的产品收益率近30%,4月成立的产品则亏损16%;原兴业全球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陈扬帆成立猛犸资产后发行20多只产品,有业绩可查的猛犸全新愿景1~3号亏损超过10%;高位“奔私”的詹凌蔚成立观富资产,目前表现尚可,多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邱国鹭、王鹏辉等奔私后表现相对稳健。

值得注意的是,股灾以后,有些产品已经停止公布业绩,净值仍停留在6月份前后,有几位基金经理还选择封闭其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公奔私”基金经理总体表现平平,原因可能是市场出现极端行情,产品发行时点不佳;而且刚从公募转入私募,有些基金经理在操作上沿袭公募思路,未能通过灵活控制仓位来规避风险。

另外,基金经理发行产品的时点较重要。数据显示,业绩好的产品多在年初发行,享受到成长股牛市,积累较大收益和安全垫;回撤大的产品则集中发行在二季度,市场迅速上涨再到暴跌,令基金经理猝不及防。北京某知名“奔私”基金经理表示,在市场失去流动性的情况下,根本没法操作,能减仓就减仓,不能减仓就趴着不动,5月发行的多只产品损失惨重。

从操作思路来看,刚“奔私”者多延续公募习惯,高仓位运作,选股而不选时,风控能力较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