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实施逾半年 多家基金子公司发力PE业务谋转型

更新时间:2017-07-17 06:00:46来源:互联网

基金子公司新规实施半年后,受传统通道业务规模萎缩和净资本约束压力,子公司业务向主动管理转型已有了实质性进展。多家子公司人士近日表示,PE业务将是未来布局重点之一,发展PE业务对具备一级市场股东背景、投研能力的公司是良好契机,也将在管理费收入上大大超越传统业务。

多家子公司将

PE业务作为转型着力点

去年12月2日,证监会正式下发并公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新规”),现在新规施行半年有余,基金子公司在业务探索和转型方面正在逐渐深化。

北京一位次新公募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基金公司正在筹备申报和设立基金子公司,子公司未来将以PE业务为发展重点。

该副总表示,作为新规实施后才筹备设立的子公司,由于监管层净资本约束要求和对主动业务的引导,子公司在发展通道业务方面已经上紧了“紧箍咒”———对一些子公司畸形发展,甚至超过母公司净资产的现象进行约束。“今后设立的子公司无法享受到前些年子公司大发展的红利,我们会直接以PE业务作为发展重点。”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子公司人士也透露,他所在的公司也将PE业务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着力点,此外,还有一些量化投资、权益类投资等主动管理业务,通道业务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该人士称,“我们最近刚成立了军民融合方向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下一步将重点做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基金,产业基金的规模大约都在数十亿元,在子公司管理规模中的比例将越来越高。”

或与通道业务规模萎缩

风险资本计提有关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基金子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在去年底,他所在子公司的专户总规模为800多亿元,到今年5月底规模约为750亿元,已经萎缩50亿元。萎缩既有赎回的因素,也有净值缩水的原因,目前公司PE规模接近100亿元,占比在10%以上。

而从行业看,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基金子公司专户管理规模前20名的基金公司规模为6.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披露的前20名同比萎缩2604.67亿元。此前一度登顶专户管理规模首位的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季度末规模为4423.53亿元,同比下降3732.47亿元,规模萎缩高达45.76%。

“由于有资本金约束,又有增资的压力,如果不主动转型,基金子公司传统以通道业务为主的业务模式还将继续缩水。”该人士称。

另外,根据新规对于风控规定的要求,基金子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不得低于负债的20%,调整后的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

北京一位基金子公司副总经理对此分析,子公司做主动管理本来就是行业大趋势,行业不少公司以PE业务为发力点,可能也与风险计提有关系。

“开展所有的业务都会占用风险资本,占用风险资本是千分之四,股权投资业务占用风险资本的比例也不高。做PE业务,风险资本占用比较少,更能满足合规要求,这也是业务转型对公司的驱动力。”该副总称。

PE管理费比通道业务

至少高出十多倍

谈及子公司开展PE业务的优势,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基金子公司人士认为,与通道业务相比:一是有的子公司股东背景是偏向股权投资领域的,比如在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有丰富的项目资源,就可以发挥资源整合和投研能力,将项目做到二级市场后会有较高的溢价;二是PE业务的管理费一般比通道业务管理费高出很多。

该人士称,“相对于通道业务万分之一的管理费,PE投资属于主动管理,管理费多是千分之几,少数项目管理费甚至可以达到1%-2%,是通道业务管理费收入的十多倍甚至数十倍。”

北京上述基金子公司副总经理也认为,PE在国内是非常成熟的行业,该业务的前景主要还是取决于团队管理和公司层面的资源。与通道业务相比,如果考虑到风险资本和公司较好的运营能力,PE业务的利润要高出很多。

谈及PE项目的风险因素,上述中型公募基金子公司人士认为,PE项目最大风险是无法上市,甚至由于政策风险导致公司倒闭等黑天鹅事件;其次,一级市场的流动性差一点,项目能否上市,何时上市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一旦成功退出,一般获利会很丰厚。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