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基金经理需要多长时间?有的用了2年 而他花了近14年……

更新时间:2017-03-10 08:20:29来源:理财不二牛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小鲜肉”横行,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85后乃至90后基金经理的火速“上位”令人目不暇接,以至于人们已经忘记了登上金融食物链顶端、成为一名正式的基金经理究竟要历经多少淬炼、花费多少时间。今天,小牛看到两则公告,讲的是东吴中证新兴产业指数基金和东吴深证100指数增强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要发生变更。不过,真正吸引小牛眼球的是——新增的这名基金经理朱冰兵是从2003年10月就参与了东吴基金筹建并一直在该公募任职的。

换句话来说,朱冰兵在东吴基金的时间已经将近14年了,绝对称得上一枚公募“老兵”,时至今日也算是“熬出头”了。

那朱冰兵为何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坐上基金经理的位置?成为一名公募基金经理又到底需要多长的时间?为什么有人快有人慢?这就说来话长了。

近14年坚持,“媳妇”终于熬成“婆”

公告里,朱冰兵的“过往从业经历”一栏里是这么写的:“朱冰兵同志,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士学位。曾任江苏省昆山市信托投资公司证券营业部、东吴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部系统工程师,自2003年10月参与我司筹建以来,一直就职于我司,其中2003年10月至2010年6月任系统工程师,2010年7至今,一直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现任基金经理助理。”

小牛划了一下重点:2003年10月东吴基金筹建就开始参与,2010年7月从系统工程师转战投研,在公司待了将近14年仍然是基金经理助理,直到最近升任基金经理。

如果单看朱冰兵正式从事投研的时间,其实应该从2010年开始算起。因此公告里,他的“证券从业年限”和“证券投资管理从业年限”也都只有6.5年。但把他在东吴基金的时间线拉长一看,绝对是“媳妇熬成婆”的苦情戏码呀——花了7年时间当金融圈里的IT男,再花了同样多的时间转型,近期才抓住机会成为基金经理。这画面,甚至增添了些许“逆袭”的即视感有木有!只是这个转身花费的时间如此之长,和当前公募频繁的更新迭代相比更是画风不符,让牛妹略有疑惑。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朱冰兵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对于投资研究非常感兴趣,“做系统工程师的路径可能太确定了,发展空间不是那么大,所以他选择了转型吧。喜欢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原创的投研内容,谈一些投资理念、怎么看公司或者新兴行业的观点等,有点类似投资札记,会不断地记录自己的感受。”

除此之外,另一位认识朱冰兵的人士也表示,他本人是比较典型的“理工科男”性格,“相对闷了一点”。

天秤的两端:“一步登天”与“望穿秋水”

那么,传统的基金经理晋升路径是什么样的?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对小牛表示,基金经理主要分为公募自己培养和“空降”的两种,大部分公司还是倾向于自己培养人才。

“4、5年前如果你是一位刚刚毕业就进入基金公司的新人,那么从入职那天算起,到你成为基金经理,最少要熬7、8年时间。基本上就是按照研究员助理——助理研究员——行业研究员——高级行业研究员——行业主管或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这七个等级的次序来走,必须得熬。其实,现在行业里面一些大型的公募基金还是坚持这种严格的晋升机制,即使像以前的‘一哥’王亚伟,从开始入行到独当一面也花了将近7年时间。”

不过到了近几年,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之前华润元大基金发布了一则基金经理上任公告,新任股票基金经理在任职四年交易员、两年研究员之后迅速上岗,就曾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小牛翻阅了当前公募基金经理的现状发现,从交易员迅速“上位”到基金经理的也不在少数。泰达宏利基金也有一位基金经理,2008年加入担任交易员,2013年下旬才开始转向债券研究,2015年初就已经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的职务了。

还有更为厉害的例子,一家中型基金人士从市场部开始干起,逐步向研究部总监过渡,进而担任该公司副总经理。去年底,该人士已经履新了另一家公募的总经理,也算得上是转型之后“几连跳”的典范了。

而在天秤的另一端,还有大把研究人员望眼欲穿地等着“转正”。正如上述基金公司人士所言,“能当上基金经理的毕竟是少数,中小型基金公司相对激进一点,机会可能多一些,不过数量也是很有限的”。

所谓“一步登天”与“望穿秋水”的差距,大概就是如此明显。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朱冰兵成为基金经理花费的时间长“主要跟考核制度有关,也不是年限到了就自然而然地提上去,肯定是基于考核,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过一家华南公募的人士透露,在基金公司内部,具备研究员背景的人员晋升的速度会比较快。

“所以很多券商的研究员到公募来,就是奔着基金经理去的,升得也比一般人快。”

而对于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这群人,该公募人士直截了当地指出,“性格很重要,毕竟基金经理是一个团队的管理者,要协调、发挥出每个成员的能力,而且投资这回事也很讲究天赋,每个人用的时间肯定不一样”。

当然,基金公司启用“小鲜肉”还是“老腊肉”,形式上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很多年轻基金经理也用业绩证明了他们自己的实力,这个行业的话语权是属于绩优基金管理人的。而对于坚持不懈的公募“老兵”,小牛也在这里祝他们幸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