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6-13 09:04:35来源:互联网
近日,监管层发布的最新一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规定,对于超期未募集基金产品,允许基金管理人自行选择是否延期募集。延期募集的,应当及时提出延期募集备案申请;不再延期募集的,应当作出相关专项承诺,后续不再启动超期未募集产品的发行。
多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基金超期未募本是不得已之事,当下市场行情欠佳,对于基金延长募集信心不足,因此手中的超期未募基金多数选择直接注销。
注销超期未募基金批文
随着监管层的政策调整,持续数月的基金“去壳运动”终于接近尾声。近日,《通报》进一步完善对超期未募集基金产品的监管安排:对于超期未募集基金产品,允许基金管理人自行选择是否延期募集。同时规定,基金管理人应当于6月5日前提交产品处理方案说明及相关材料。今后,基金管理人出现《通报》规定情形的基金产品达到2只及以上的,自该情形发生之日起至相关情形消除前,上报的所有基金产品均适用6个月的注册审查期限。
那么究竟选择注销还是延期募集?在对超期未募基金的最后抉择上,多数基金公司人士持谨慎态度。“大多数基金公司会选择注销超期未募基金。”上海某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判断,延期募集须向监管层说明基金公司打算何月发行,目前市场行情欠佳,基金难发,为了避免再踩红线,不如先注销,待市场好转再上报新基金 .
“公司将超期未募的基金全部注销”,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超期未募已说明该基金推向市场非常困难,延期募集也难改发行困局,注销超期未募基金是更现实的选择。
在被注销基金的产品类型上,多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此前委外定制的纯债基金、打新基金以及受政策影响的定增基金,多被归在其中。
不过,尽管所在基金公司超期未募的产品超过60%红线,考虑到这类产品绝对数量不多,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并未注销旗下超期未募基金。“我们公司超期未募的基金比例虽然超过60%警戒线,但是超期未募的基金只有两只,同时这也是公司仅有的两只批而未发的基金。”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此前考虑到债券市场表现欠佳,打算注销其中一只投资信用债的基金,但考虑到未发基金并不多,最后决定两只超期未募基金全部延期募集。”
与此同时,有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也反馈目前政策仍存空白点。“超期未募的产品多是去年发行,那批产品可以一次性注销;而今年以来获批的基金还未超期,但这批基金中,部分是给委外基金定制的壳,这部分壳资源已经不符合市场需求,募集非常困难,一旦发不出去,又会踩到新规规定的2只及以上的警戒线。”上述北京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如此描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担心比较优势消失
超期未募基金一次性去库存,也有基金公司人士担忧此前的比较优势随之消失。
今年3月,监管层下发通知要求,自2017年1月起,对于超期未募集的基金产品数量达到或超过已批复未募集基金产品总数60%的基金管理人,在产品申报上将受限;基金公司若想继续申报产品,需通过现场检查,一个月内可以申报一只新募集基金产品的注册申请。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上述可以选择注销超期未募基金的新政,是某超过60%警戒线的华南大型基金公司向监管层建言的。
“基金公司彼此间都是竞争关系,此前超期未募基金超过60%的基金公司业务受限,其余未超60%红线的基金公司存在比较优势,现在60%红线取消,也意味着比较优势消失了。”华南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如此比喻。
不过,多数基金公司人士并不是特别看重比较优势这一说法。“大型基金公司手头的基金批文原本就不少,超期未募基金超过60%上限不能上报新产品,更多是对FOF这类创新业务有影响。而股票、债券等常规产品之前就有储备,因此并不会影响到上述公司的全部业务。”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称。
“此次新规调整,可以说是给基金公司一次纠错的机会。”上海另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认为,继续让基金公司根据60%警戒线去库存,找帮忙资金把已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勉强成立,帮忙资金撤离后再清盘,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华南另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新规更大的意义是扭转基金公司未来的产品发行思路,由以往囤积基金壳资源等待市场行情,未来将变成根据市场需求,按需上报新基金。
(:DF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