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权益类 “偏科”基金公司谋划两条腿走路

更新时间:2017-11-13 06:19:59来源:互联网

近期,一些以前偏固定收益方向的基金公司正在布局权益类投资。例如,此前一直专注固定收益投资的鑫元基金,近来已连续发行了两只权益类产品。

一些险资背景的基金公司在连续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之后,近来也接连发行权益类产品,还有一些以前以固定收益为方向的基金公司也开始在权益投资方面下大功夫,在人员配备、激励机制上都动作不断。

多家公司发力权益投资

在今年以前,鑫元基金一直只做固定收益投资,但近几个月来,鑫元基金已接连发行了两只权益类基金。此外,有些险资背景的基金公司近期也接连发行权益类产品。这些公司此前往往依靠固定收益类产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大规模,而在规模稳定之后,开始了权益产品的布局。

记者了解到,一些公司发力权益投资主要是完善和布局产品线的需求,但对于鑫元基金这样以固定收益为主的公司而言,对于权益产品的布局则有战略转型的意味。

鑫元基金研究总监丁玥向记者表示,鑫元基金本身以固收为特色,但未来也会着力布局偏权益的产品,其中隐含了大类资产配置的思路。她表示,2013年公司成立的时候,管理层对大类资产的配置的判断是债市存在布局机会,而近期着力筹备权益类产品,部分原因是他们判断权益市场可能震荡向上,可以顺势发展权益类产品。

“权益类产品是基金公司很难绕过去的产品,权益类产品做不好,公司品牌很难做好。”一位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向记者表示。

华南一家中型银行系基金公司最近正在招募研究总监、股票研究总监、股票公募副总监、股票专户副总监等多名高级投研人员。该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过去公司以固收业务为主,现在公司正发力权益类投资,积极打造自身多元化的投资管理能力,朝国际化的资产管理公司进阶。

想做好并不容易

一家去年来开始发力权益投资的小型公募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创新、求变并不容易。虽然近年来,股东和管理层都有意把公司发展重心从专户业务转到公募上,但由于股权激励几经折腾,迟迟落不了地,人员流失严重,发展一直停滞不前。“股东也有股东的考虑,业务创新、产品创新需要较大的资源投入,未来是否能产生收益尚未可知,而付出的代价往往很高。”

他说:“今年公司换了新的领导,还新挖了一位投资总监,也陆续招了几个权益类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助理等,另外,听说管理层也在考虑事业部制,落实各项激励等,快的话可能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能实行。公司上下都比较期待,希望能顺利走上正轨。”

另一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此前一直没有发展权益类投资,主要是因为公司成立之初想通过固定收益尽快做大规模,使得公司尽快盈利。“权益团队多贵啊,成本那么高,公司规模小的时候投入不到位,也很难做好,所以,等公司规模大一些了,手里有钱了,再来做权益。”

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人士说,虽然公司一直有意发力权益投资,但投研人员并不好招。“小基金公司待遇、激励和平台等跟大公司没法比,一些资历较深、中长期历史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并不会考虑这样的工作机会,而年轻的基金经理实际经验不多,震荡市里也很难赚钱。”

该人士表示,“今年公司旗下有权益类产品业绩相对突出,但体现在申购量上并不明显。”在他看来,这一方面和公司品牌尚未深入人心有关,另外中长期业绩是否稳健也是投资者买基金时的重要考量。

“小基金公司就是这样,没有先发优势和品牌优势,随着当前行业监管趋严,创新业务也越来越难做,即便有合适公司发展的新业务点,但要没有股东的大力支持和过硬实力,也很难和别人竞争。”该人士感慨道,“现在小公司发展弯道超车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只能边走边看。”

不过,也有相对乐观的观点。丁玥认为,以固收投资的“基因”去发展权益类投资,也能产生自身的特色。“从公司风格来说,我们具有绝对收益的‘基因’,在做权益类产品的时候,我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也是回撤小、风险低、力争能够产生绝对收益,这是我们的投资‘基因’,也是我们的投资风格。”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