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打响新发公募基金退款第一枪的嘉合基金

更新时间:2017-05-04 09:00:11来源:基民甲

五一“小长假”有一家基金公司“火”了起来,就是“打响公募基金合同不生效第一枪”的嘉合基金。事件回放是这样滴:4月29日,嘉合基金发布公告,于今年3月20日开始募集的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于4月19日结束募集,但“因未能达到基金合同生效条件,本基金合同暂不生效”。

关于合同不生效的原因,五一期间已经有一轮“圈内大猜测”,无非三个原因:

1、 募集金额没达2亿元;

2、 募集户数没达200户;

3、 单一客户持有占比高于50%。

大家都猜测第3个原因可能性较大,因为前2个条件很容易操作,比如找点帮忙资金,发动全公司员工及其亲朋好友,凑足200户。但第3条,很有可能嘉合基金先找了一家机构出资,但不到第二家资金充足的大机构分摊持有占比,满足不了“单一客户持有占比不高于50%”的新规定。

之所以这条新闻令人震惊,因为这确实是公募基金发展19年来第一遭。而且发行一只新基金的成本为上百万元,合同不生效,就等于之前的工作都白费了。而小牛今天主要聊一聊,嘉合基金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做了一件其它基金公司之前不敢、不愿做的事情。

嘉合基金成立于2014年7月30日。公司官网上显示:嘉合基金以量化投资为特色、以创造良好收益回报为己任,规范经营、严格风控、稳健投资、专业服务,致力于打造中国优秀量化品牌。

不过,从目前旗下仅有两只公募基金来看,并没有体现出量化特色↓↓↓

1

一只货币基金,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量化在哪?

其实量化体现在公司的专户产品上面↓↓↓

2

相较于公募产品,嘉合基金的专户业务可谓是风生水起(主要为机构投资者)。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总监李宇龙,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MBA和金融工程硕士,国家第九批“千人计划”候选人——还是比较牛掰滴。

不过公司专户产品激进的风格曾被媒体诟病:

有媒体指出——

嘉合基金2015年发行的多款量化对冲资管计划,其进取级杠杆高达的一款产品达10倍,按照优先资金7%左右的成本计算,进取级投资人一年光是利息就需要承担63%!可见在2015年牛市高潮时市场是有多么丧心病狂!这家2014年下半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凭借这一产品异军突起,管理规模近百亿!

可是随着股灾这一“天灾”,再加上期指仓位限制这一“人祸”,量化对冲基金这类低风险产品也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再加上沉重的利息负担,嘉合量化对冲系列产品净值暴跌,1:9的劣后净值已跌至0.2元附近,其他4倍、5倍杠杆的产品也损失惨重。

我们再回到嘉合基金的公募产品上——只有两只基金:

3

截止2016年底,嘉合货币B、嘉合磐石A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98%。而嘉合基金服务的散户基民,总户数可能才5000多户,主要为货币基金。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去年嘉合基金服务的机构投资者陆续撤离,公司仅有的两只公募基金规模迅速缩水,2016年底只剩30.87亿元,较2015年底缩水70%以上。

所以,从嘉合基金专户、公募两个业务可以看出,成立近3年,嘉合基金主攻的是专户业务,主要服务的是高净值、机构投资者;在基金零售方面,也就是针对散户投资者方面,似乎发力很弱。

在产品线上,公司专户产品偏重权益类;而公募产品偏向固定收益类。导致有些媒体以为嘉合基金“没有向股票上实质性布局产品”,普通基民更加不了解这家公司的权益投资实力了。

再看看原本要成立的嘉合基金旗下第3只公募基金——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型基金,从产品名称看不出什么特色,但从拟任基金骆海涛的从业经历,可以判断这很可能是一只量化特色的权益产品。

骆海涛先生:美国密歇根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亚利桑那大学光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本科和硕士。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在美国普氏能源(Platts)公司任量化分析师,负责能源和商品市场衍生品定价、交易及量化对冲投资业务;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和平安投管中心工作,任战略资产配置团队负责人;于2015年4月加入嘉合基金权益投资部。

所以呢,这只“夭折”的基金,很可能是嘉合基金在公募产品线上布局的第一只权益类产品,也可能是第一只体现公司量化特色的公募产品,应该算是公司的重点产品。但是,当前基金本身不好卖,像嘉合基金这样规模小的基金公司,平时又不注意培养一些群众基础(散户投资者),遇上当前钱收紧,找不到帮忙资金,只能放弃再作打算。

翻开年初的一篇新闻报道,嘉合基金曾表示:

2017年仍将根据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和营销思路,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机构业务和零售业务齐头并进。新的一年将关注PPP、“一带一路”、国企改革、消费升级、金融科技、5G概念、新能源汽车等主题性投资机会,并将继续以量化投资为特色,引进优秀的投资团队,完善产品线,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收益回报。

不过,今年发行的首只产品就“黄”了,真让小牛为公司未来的产品线担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