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过度追逐热门基金

更新时间:2017-10-16 08:00:03来源:互联网

进入四季度,对于基金年度排名争夺战的关注度日益升温。不过,笔者在这里还是要泼盆凉水:理性的基金投资不应过度追逐热门基金,尤其是私募基金。首先,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当年业绩排第一的,往往在来年就沦落成差生。这么多年来,除了王亚伟外,多数当年排名第一的基金,都会在第二年遭遇业绩回撤的尴尬,有的基金排名会退至同类的后三分之一,个别甚至直接位列倒数几名。

而这一现象在私募行业尤其突出。私募排名真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每年排名前列的,与前一年基本不会重复。而且私募不如公募透明,它的规模、持仓都看不到,我们无法知道他是冒了多大风险去博取的收益。更何况,私募远不如公募规范,有的私募报出的净值,我们也无法判断到底有没有扣除费用提成等。

热门基金业绩难以持续,原因有三:第一,有的基金经理有路径依赖,如曾重押某个板块获得成功,但在第二年没能押中,甚至原有的重仓出现下跌;第二,因为基金产品本身的主题特性,如金融地产基金、新能源基金等,当市场变化时,这类主题基金自然就面临业绩的压力;第三,基金经理变更。如果一旦变更基金经理,基金业绩很有可能迅速变脸。

基金业协会近日也公开表示,公募基金行业应该用至少基于3年业绩表现的长期投资和长期评价结果证明自身能力。

其次,规模是业绩的敌人。一旦一家公司或者某只基金因业绩出色受到市场的聚焦和关注,通常会有大量的申购资金蜂拥而来,而基金规模扩大后,操作难度陡增。这方面的案例很多。

但是回避热门基金,并不意味着要去买绩差基金,因为业绩不好,很可能就是基金经理能力不足导致。

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是可以关注长期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二是可以关注部分主题基金——那些长时间持续低迷、估值处于历史均值低位的板块和主题,如医药、传媒、计算机等主题,以及未来几年有确定增长空间的主题,如新能源车主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