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1-21 12:30:11来源:互联网
2018年开始,基金市场迎来了分红旺季;Wind资讯显示,截至2018年1月16日,今年已有129只基金实施分红。短期来看,今年的分红热潮还将延续,本周还有确定实施分红的基金48只,包括东方红系列多只较大比例分红的基金,分红总金额约为53亿元。从统计数据上看,12月份和1月份都是公募基金分配收益较为集中时间段。基金分红需要满足当年收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基金收益分配后,单位净值不能低于面值。如果基金合同约定每年至少分红一次,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基金公司一般会选择年底或者来年年初开展分红。
分红规模“见底回升”?
2017年基金整体表现优异,超过八成的基金获得正收益,但是分红总额却较2016年大幅减少,2017年共有1158只公募基金分红2006次,累计分红总额超过720亿元;而2016年784只基金合计分红1387次,分红总额高达2106亿元。2017年分红规模减少,一方面有基金管理人看好后市,愿意将获得的收益继续配置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受到监管层加强基金分红管理的影响。2017年年底,监管部门下发了一则关于基金分红的《机构监管通报》,对部分基金公司在基金分红中存在着管控不当的现象进行了批评,而在此之前,就传出加强基金分红管理的消息。
监管加强之后,为避免利用基金分红不当避税的短期资金快进快出对投资者造成危害,基金公司普遍调低了分红的比例,公告日前也纷纷限制大额申购;2017年实施的流动性新规对持有期限7天以下的投资者加收惩罚性赎回费,种种规范加码使得机构企业资金参与意愿大幅降低,直接影响了2017年分红的规模。
除了以上的因素,在2014年施行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放开了之前合同需要约定的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因此在办法实施之后成立的基金一般只约定在满足分红的条件下,基金收益每年至少1次。大比例分红会减少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同时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基金经理的操作,基金公司是缺乏分红意愿的,于是不少基金选择每年进行一次小比例分红,例如融通蓝筹成长(161605)近三年每年每份分红不到1分,嘉实服务增值行业(070006)以及华夏大盘更是从2004年成立以来从未进行过大比例分红,目前净值已经分别达到6.1750和14.4120。
理性看待基金分红
基金投资者一般有恐高的心理,当股票市场持续上涨基金净值大幅增加时,基金进行分红使得投资者获得部分基金赎回,缓解投资者恐高心理,减少赎回压力。同样的,在各市场经历大幅上涨后市场也会遭遇调整风险,具有安全边际的投资品种减少时,通过分红降低股票仓位也是规避市场风险的一种方法。在营销的层面,基金借大比例分红来大幅降低单位净值,迎合了投资者喜欢购买“便宜”的低净值基金的心理;同时基金向投资者分配的基金收益,暂免征收所得税,也满足了一些企业的需求。因此,基金公司开展分红时会考虑多种因素,投资者在看待分红时也要究其原因,看其目的,不能一概说基金分红就是好,频繁分红就是不好。
基金分红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方式:现金分红是基金管理人以现金的方式,将基金投资实现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而红利再投资是将投资者收益转换成基金份额,而免去一定的再投资费用。对后市不看好时,通过分红降低资产配置仓位、规避市场风险,投资者选择现金分红,落袋为安。而看好后市时,由于红利再投不收取申购费直接转为份额,有利于投资者低成本建仓。对于封闭式基金,在封闭期不可赎回,投资者可以享受分红带来的部分收益。此外,一般来说,基金公司默认的分红方式为现金分红,如果想要选择红利再投,投资者务必在权益登记日前一个交易日下午15点前修改分红方式。
基金分红只是把一部分基金资产变成现金,投资者获得多少现金分红,相应地就会减少多少资金资产,而收益情况并不会因为分红而改变。有的投资者把分红当作获取收益的途径,实际上分红不是投资者获得的额外收益,它只是从基金净值里分出来的一部分钱,分红后基金的单位净值会下降,基金的累积净值不会改变。所以,不必为基金分红后暂时的净值下降而担忧,关键要看它的累计净值是不是在稳步增长。基金分红也不是衡量基金业绩的唯一标准,基金净值的长期稳定增长能力才是衡量业绩的关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