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值细分行业龙头潜力大 基金“淘金”次新股

更新时间:2018-01-10 08:09:14来源:互联网

虽然2017年发行的新股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平均涨停板数量有所下降,但仍有不少优质次新股在打开连续涨停后,股价再创新高。基金业内人士认为,一些有行业龙头潜力、具备产品技术壁垒和模式竞争优势的低估值次新股,或可着眼长期进行布局。去年22只次新股开板后股价翻倍

据华泰证券(601688) 统计,2017年共有438家公司登陆A股,是A股历史上新股发行数量最多的一年,新股上市平均获得9个涨停板,平均开板涨幅为265%。虽然次新股总体表现较往年弱势,但仍然有不少优质次新股走出了强势行情。Wind数据表明,在去年发行的新股中,共有22只股票在打开连续涨停板后,走出了翻倍的行情,其中涨幅最高的中科信息(300678)、张家港行(002839)、国科微(300672)和建科院(300675)甚至实现了最高超过200%的涨幅。

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新股上市表现依旧与当时市场情绪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标的公司的内在质地更为重要。梳理涨幅较高的次新股发现,这些个股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上市前业绩高增速,例如华大基因(300676)上市前三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速达243.96%;二是主营业务具有稀缺性,在A股市场上不存在相似度较高的可对标公司;三是具有技术、资源等核心竞争力,护城河明显,行业地位高;四是与上市时的市场风格较为契合,叠加主题投资因素。市场表现较好。

某公募基金研究员表示,当前IPO堰塞湖有效缓解,大发审委上任后,IPO审核通过率从81%降至56%,不少递交材料前一年净利润规模超过1亿元的公司也被否决,表明业绩真实性、内控管理规范程度、持续盈利能力、募集资金投向的合理性等实质性问题已经成为审核的重点,上市企业更趋优质。从被否决的企业看,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关联方问题、毛利率异常等问题也被重点关注。

在细分行业龙头中寻找价值洼地

“以往次新股行情多由资金推动,在打开涨停一字板后,经过短暂调整和充分换手后再度上涨,甚至连续拉涨停。”某私募研究员认为,当前资金推动带来的次新股超短线交易性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一些次新股上市后业绩变脸和新股限售股解禁更是加大了风险。投资者在选择次新股标的时,仍需“去粗取精”,挖掘真正具备持续成长性的低估值个股,着眼长期进行布局。

华泰证券认为,2017年A股行情出现了明显的大小盘分化,白马股表现亮眼。由于白马股的核心逻辑在于“增长持续,估值与增速相匹配”,而次新股往往因为所具备的概念而被热炒。随着市场风格逐渐转向对确定性的追求,次新股板块2017年成为资金流出的重灾区。但是,次新股中仍然不乏一些符合“白马逻辑”的个股,投资者或可从三个维度进行衡量:一是估值不贵,例如市盈率PE(TTM)小于所处行业市盈率PE(TTM);二是增长持续,例如前三年(2014年-2016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于30%;三是性价比高,例如用最新市盈率除以预期利润增速得出的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该值介于0和1之间。

前述私募基金研究员表示,IPO发行的常态化推动了细分行业中的龙头公司上市,丰富了A股市场投资标的。“随着新股数量越来越多,我们已经开始关注次新股。虽然大部分次新股的估值并不低,但是一些有行业龙头潜力、具备产品技术壁垒和模式竞争优势的次新股有可能产生‘预期差’,从更长区间看,已经进入了可投资区间。”该研究员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