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2-20 08:17:54来源:互联网
公募基金在2019年迎来高管变动“高峰期”。业内人士认为,高管频繁变动既与行情波动有关,也与优秀人才的“供不应求”有关。随着竞争加剧,公募赛道的参与者除了应在发展机制上有所创新之外,更要做好人才管理工作。
“人才管理”必不可少
谈及公募基金的发展机制,杨德龙认为,近些年业内流行的“股权激励”是个有效尝试。该机制能将核心成员的利益与公司发展绑定。刘小枫则指出,股权激励的作用在于维持骨干员工和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另外,激励机制还能让团队对重大经营或市场风险保持高度敏感性,这是稳健与持续经营的基础所在。
但杨德龙还指出,股权激励并不是万能的,其有效性依然要取决于管理层的专业能力。同样,刘小枫也认为,在机制创新基础上,公募发展还必须依靠有效的人才培养与人才组合。如何实现机制与人才的兼容问题,是公募基金决策层的主要职责所在。
杨德龙认为,对公募而言,投研出身的经理人会更懂得基金公司的运作,也更为胜任总经理这一职位。“作为‘掌门人’,公募的总经理不仅要具备管理能力,还要具备市场开拓能力和投研知识,才能对产品和投研布局提出指导性意见。”
刘小枫以自身经历举例说,从基金经理到管理者,有些要求是共通的,如对宏观环境的感知、对市场形势的分析预测等。“基金经理考虑的只是如何在市场中获利,管理者还要考虑客户的有效需求在哪里,通过何种产品和能力能让他们的需求得到更有质量的满足。”
要解决这些问题,刘小枫认为,“人才管理”必不可少。他指出:“人才管理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但不是要找到最聪明的人,而是如何做到人尽其用。比如在做出战略规划之后,对公司确定好组织架构,持续地跟踪各个岗位的人才匹配度并做动态优化调整,这才是决策层要干的事情。”刘小枫强调:“对基金经理而言,标的有瑕疵可以卖掉,但对待人才不能这么简单。”
中小公募考核压力大
需要指出的是,年内发生高管变更的公募基金公司,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基金公司。比如,华南某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年内高管变更人数达到11位,变更职位涵盖到董事长、总经理、督察长、副总经理以及首席信息官等。另外,上海某小型规模基金公司,年内发生的高管变更数量也达到了10位。
“在头部效应较为明显的情况下,中小基金公司的考核压力会更大。因此,中小基金公司的高管变动会较为频繁。”杨德龙指出,与头部公司相比,中小基金公司在市场渠道、投研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发展起来较为困难。
“基金公司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业绩上,只有业绩向好才能赢得客户认可和规模增长。未来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加上明年外资持股基金公司的比例将会放开,这对基金公司发展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杨德龙说。
“公募发展是个慢功夫,但必须在初期阶段解决生存问题。”某成立5年左右的中小公募基金总经理刘小枫(化名)对记者表示,对于新基金公司来说,渠道的门槛往往是比较高的,零售业务的增长会比较慢。因为基民申购主要是受名气和规模效应影响,这将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
因此,刘小枫认为,公募赛道的参与者除了要在发展机制上创新外,还要在受众目标群体的选择上进行差异化突破,如利用突出的细分领域投研,为机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投资产品。
高管频繁变更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2019年以来发生高管变动的公募基金公司数量为112家。具体来看,112家基金公司共有316位高管(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等)发生变动。
从公募基金发展历程来看,高管变动数量超过百位的情况首次发生在2008年。若剔除2015年大牛市中“公奔私”浪潮,2019年结构性行情中的高管变动,堪称明显的高峰时期。其中,2019年公募基金董事长职位变动人数为70位。此外,因6月份与首席信息官任职要求的相关规定落地,截至12月19日,公募基金年内任命的首席信息官人数已达到51位。
备受关注的是,2019年以来有41家公募基金公司发生了总经理变动,变动人数为82位,与2015年的最高值83位基本持平。这意味着,以目前存续的约140家公募基金公司(包括券商资管)计算,今年以来有近三成公募基金公司发生总经理变更。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公司总经理变更数量有所增加,原因之一是近年来行情波动较大,基金公司的业绩冷暖不定,总经理的管理业绩(主要是基金规模和业绩排名)如果达不到董事会要求,就会导致职位变更。但杨德龙也指出,在行情好的年份里,不排除有总经理为谋求更好发展而进行“奔私”(即从公募转去私募领域)。
另外,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资管机构数量和种类(如理财子公司和券商)持续增加,对优秀基金高管的“求贤若渴”,也是导致公募基金高管频繁变更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