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0-26 10:22:09来源:中国基金报
今年主动权益类爆款基金频频出现,但受建仓时机和持股成本影响,这些新基金的收益率仅为9.38%,落后同类老产品近20个百分点。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在不同市场环境中,新基金的赚钱效应与老基金存在差异,投资者应避免一味追逐热点或者盲目参与爆款基金。
主动权益新基金
收益落后同类老产品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337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28.11%。其中混合型基金27.12%,主动股票型基金35.5%。而主动权益类次新基金平均收益率9.38%,远逊于行业平均水平。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基金一直以来就是“好发不好做”。今年股市结构性行情突出,新成立基金在仓位和资金投向上都处于劣势。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俞辰瑶认为建仓期不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把去年12月至今年4月21日之前成立的基金定义为次新基金的话,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混合型)今年以来的平均业绩约为25%,与老基金相比业绩差距不是很大。而4月21日以后成立的基金平均业绩不到5%,这部分基金明显拉低了次新基金的整体收益率。
俞辰瑶表示,上证综指在3月底至7月初快速上涨,在这个阶段仍处于建仓期的新基金,建仓比较难,最后影响了收益水平。
北京一位绩优消费基金经理也表示,在股市快速上行阶段,次新权益基金无法及时建仓跟上股市行情,业绩一般弱于老基金;在股市震荡或下行阶段,次新权益基金因为没有持仓压力,可以从容建仓,优化投资结构,投资业绩也往往优于老基金,这在2018年的熊市中体现尤为明显。“今年股市行情回暖,医药、消费、科技行业的优质龙头股估值不断抬升,新基金建仓难度增加,而这些优质股票继续大幅上涨的空间也相对有限了。”
从持股仓位数据看,截至今年中报,混合型基金平均持股仓位67.89%,虽然多数新基金成立以来迅速建仓,同期次新混合基金平均仓位达到59.01%,相对老基金缺乏仓位优势。
沪上一位公募人士补充道,“目前主动权益类新基金中,有一些是业绩报酬型产品,年化8%以上收益率会收取20%的提成,这类产品业绩也不是越高越好,可能会引发市场争议,这类产品的业绩更适合与同类型业绩报酬型基金来对比。”
建仓成本高企
投资者不宜盲目追逐新基金
除了仓位的原因,从持仓结构看,今年新成立主动权益基金不少以消费、科技、医药等为主要投资方向,但在这类股票快速上行阶段,新基金的建仓成本也在提升。
上海一家中型公募投资总监表示,从半年、一年等短期投资周期看,消费、医药、科技等板块的优质公司估值相对偏高,获得了市场的较高溢价。但从3-5年乃至更长远周期看,很多优质公司的估值仍在合理区间。他所在公司在新基金建仓时,会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参与投资,并辅之以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逻辑,选择基本面优秀、景气度上行、具有优秀管理层的上市公司来参与。
北京上述绩优消费基金经理也认为,相对老基金以较低成本建仓绩优股,新发基金面临建仓成本的问题。尤其是同类型投资方向的基金,如何在更高估值的市场做好资产配置,将更具挑战。
不过,该基金经理认为,从估值角度看,目前竞争优势稳固、业绩增长稳健、市占率提升的消费龙头的估值是有支撑的,足以建立公司发展的“护城河”;第二,人口是投资消费行业的底层逻辑,消费股属于有复利效应的行业,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景气度向上和低估值的消费子板块的投资机会,仍然值得关注。
新基金表现不及老基金,让“赎旧买新”的操作显得不合时宜。
在俞辰瑶看来,销售激励机制对于新基金的倾斜、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理解偏差而产生的“止盈”行为,以及对市场热点的追逐导致了“赎旧买新”的出现。“赎旧买新”虽是短期投资理念的体现,但近年来资本市场的产品创新也在加速,创新产品的出现和投资者对于多元配置需求的增加也会导致“赎旧买新”,这一部分的“赎旧买新”不能说是错误的。“应该鼓励投资者多元配置的行为,但频繁追逐热点或者盲目参与爆款基金与长期投资的理念相悖,不利于分享资本市场长期合理的回报,也会使基金管理人由于频繁申赎而增加组合管理难度,更不利于资本市场的有效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