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1-17 11:55:52来源:理财周刊
原标题:“延迟退休”要来了,我该怎么办?多渠道养老规划从现在做起
近期出台的“十四五年规划建议”中指出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小幅逐步调整”。这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6.96%,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变为12.57%,也就是说近20年以来,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增长了80.6%。
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整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则进入“超高龄社会”。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已经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
然而,面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我国在老龄人口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却明显不足。
中国社科院2019年4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指出,随着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社保缴费基数的下调,未来几年养老金很难维持当前的上涨速度,最后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上述报告分析。该报告还建议,“尽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
可见,当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是实施“延迟退休”的重要原因。
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希望社会保险完全覆盖今后个人的养老需求,这多少有点不现实。因此,从财务上说,越早开始积累退休金越好。
建议那些35-50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朋友们,应当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雇主提供的额外的“退休计划”,包括企业年金等。如果没有这种福利的话,则可以通过定期储蓄、稳定的投资规划等多种方式为退休生活提供保障,下面分别介绍。
01
学会理财
“理财”是一个大话题,包含很多理念和经验。但是,现实中理财领域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良莠不济,几年前很多理财机构、公众号建议人们去投资P2P,如今都成了悲剧。所以,投资者一定要自己有持续的学习能力、理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目前理财市场比较混乱,很多知名机构都连连爆雷,投资者应该知道“理财”不仅是投资生财,更包括如何防范投资风险。
目前公募基金中有不少创新品种,正是为了满足投资者长期、稳健的投资需求而设立,可以与退休规划结合起来。
例如,母基金(Fund of Funds,简称FOF),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FOF并不直接投资股票或债券,其投资范围仅限于其他基金,通过持有其他证券投资基金而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相当于“一篮子基金”。
再例如“养老目的基金”,它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
02
适当时机买房
买房除了可以满足自己的住房需求之外,按月还贷款的过程本身也像是一种“强制储蓄”。此外,房产的增值是天然的“复利”型增长,在和平时期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收入预期是上升的,如果财力容许,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买房。
可是,如果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机会,现在才想起来“买房养老”,那难度就加大了。但总体上来说,即使在一线城市没有机会买到第二套房,其自住的第一套房也具有“以房养老”的价值。这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资产置换”的价值。年轻时住大房子,年老空巢期就不需要那么大的面积了,可以大房子置换成小房子;市区地段的房子也可以置换到空气、环境更好的郊区。这样就可以增加一大笔钱用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
此外,如果不置换,把房子租出去也可以。租金收入加上老两口的养老金,应该可以住进去一个相当不错的养老院。这样,不需要动用额外的养老积蓄,就基本可以实现老有所养了。
第三,当进入生命最后岁月,完全可以将房产出售,变现资产价值。一线城市的房产价格未来有可能调整,但中长期趋势是向上的。因此,在一线城市以及核心省会城市,老年人拥有至少一套房产,养老的难题就会化解大半。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买房要慎重,一定要考虑好自己是否有真实的需求,如果只是跟风儿,搞不好就成了“大坑”。
03
持续储蓄
如果没有买房也不计划未来买房,则一定要养成持续储蓄的好习惯。
04
利用保险
目前,很多大型保险公司都推出互联网销售的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具有保障高、保费低(通常为几百元一年)的特点,是非常适合大众基础性投保需求的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