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8-05 08:39:53来源:中国证券报
截至2020年8月3日,2019年以来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88.55%,还有56只基金回报超200%。不少投资者尝到买基金甜头,借道基金入市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基民获得的收益相比基金业绩仍有差距,长期投资理念仍需夯实。公募基金“丰收”
受益于2019年以来的结构性行情,公募基金集体“丰收”。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2019年以来2841只偏股型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平均净值增长率达88.55%,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58.48%。其中,有56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超200%,有1047只基金净值增长率位于100%至200%。也就是说,收益率超100%的基金在偏股型基金中占比达38.82%。收益率最高的是广发创新升级,净值增长率达270.91%。
单从今年以来的表现看,偏股型基金也十分优异。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今年以来3257只偏股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达35.38%,8个月时间有7只基金收益率超100%,业绩超90%的还有21只。整体看,净值增长率超50%的共有790只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8月3日,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6.47%,公募基金整体收益远超指数表现。业内人士认为,公募业绩大幅跑赢基准与市场板块分化有关。结构性行情下,炒热点、业绩差的个股表现一般,而一批绩优股表现突出。叠加今年以来板块轮动较多,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市场行情仍在延续,未来业绩翻倍的基金有望进一步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想取得超越基金的业绩越来越难。
基民“获得感”大增
近期接连登上微博热搜的“基金”,位列微博超话社区财经领域关注榜首位,远超排名第二的“比特币”。虽然该板块成立不久,但已有2万帖子、6万粉丝和2.4亿阅读量。与之对应的是,投资者这两年利用基金赚了不少钱,“获得感”大增,更有一些股民成为基民。
一位有3年经验的老基民表示:“今年买的基金多与医药主题相关。虽然近期持有的基金净值跌了一些,但这样反而更放心,我借机加仓了科技和农业方面的基金。目前还不会赎回,毕竟2019年靠基金赚了辆小汽车。”
“去年朋友买基金赚得盆满钵满,令人心动不已。刚好今年初理财经理推荐新基金,基金经理的经验比较丰富,果断入手。刚买入的几天时不时会关注收益,5万元一天能赚一两千元,后来发现每天表现比较稳定,涨跌都在5%以内,之后就不看了。”另一位新晋基民说。
有投资者从股民转型成基民。“一开始觉得买基金没啥意思,波动起伏不大,赚不了几个钱,还不如买股票,一个涨停就有10%的收益。但从去年开始,市场行情出现变化,就算买对板块,但个股没押中,一样没收益。去年亏了15个点,但买基金的朋友最少赚30%。今年基金表现更好,于是买了基金。5月买入的现在已有30%的收益,7月继续加仓,以后准备每月定投。”一位投资者说。
夯实长期投资理念
借助基金的专业投资能力进行理财逐步成为主流共识。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发布的二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显示,二季度中国家庭的股票配置意愿为90,基金则为96。这表明通过基金理财渐成主流。
不过,记者发现,虽然基民赚了钱,但获得的收益相比基金业绩仍有差距。部分投资者存在一定的投资误区,比如一赚就卖。“以前买基金有过‘坐过山车’经历。因此,往往赚了20%就赶紧赎回。谁知道今年的基金赎回了还往上涨,只好追高买入。”一位有8年经验的基金投资者表示。
此外,有投资者试图择时进行基金投资。“这样操作实际效果并不好。基金经理自身就会进行择时判断。”一位对公募基金颇有研究的投资者说。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称,基金收益并不等于投资者收益,“基金赚钱但投资者少赚钱或不赚钱”的现象仍然存在。提升基金投资者的“获得感”,需要公募基金管理人进一步加强投资者宣传引导,在市场亢奋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投资者不必要的追捧。有公募基金渠道人士认为,投资者切不可因市场火热、追求短期收益而盲目购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