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1 12:04:34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提升产品质量 增加优质供给 释放儿童消费市场更大潜力
释放儿童消费市场更大潜力——
提升产品质量 增加优质供给(消费视窗·稳住消费基本盘③)
核心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儿童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确保儿童用品质量安全可靠,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才能不断释放儿童消费市场潜力,促进和扩大消费。
近年来,我国儿童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0到14岁人口为2.5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95%。中国儿童产业中心公布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0%的家庭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至50%,家庭儿童年平均消费为1.7万至2.55万元。如何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释放庞大的儿童消费市场潜力?记者进行了采访。
用得更安全——
加强市场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这是我家宝宝第一个儿童节,想给他挑选一份礼物。”“六一”国际儿童节前,正在辽宁沈阳市迪卡侬保工街店选购婴儿游泳圈的居民梁京安说。
“六一”来临之际,儿童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多地商场、超市贴出了针对儿童节的各类促销活动信息,玩具、文具等儿童用品被摆在货架显眼的位置。各大电商平台相关搜索热度走高,其中“儿童”“服装”“玩具”等搜索量排名靠前。
“给孩子买东西,我最关注安全。”梁京安不仅向售货员详细询问每款婴儿游泳圈的功能特点,还特意咨询了产品的认证、质检情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引导市场主体开发更多安全健康的国产婴幼儿用品”。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发布的《2022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消费者购买玩具和婴童用品时,更加追求“质价比”,安全性是重要考虑因素。
根据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的数据,近三年来,我国共实施儿童用品召回339次,涉及数量305.7万件,主要有儿童玩具、儿童家具、儿童服装、儿童文具等,主要问题包括小零件可能导致儿童窒息,锐利边缘造成割伤划伤,以及重金属元素和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等。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民生领域执法“铁拳”行动,今年一季度,查处儿童用品案件981起,罚没款406.35万元,有力震慑了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
今年“六一”期间,市场监管部门继续开展“守护儿童安全 远离产品伤害——儿童用品安全行”主题活动,不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儿童用品质量水平,提高社会各界对儿童用品安全与召回的关注度,进一步保护儿童健康安全。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长梁梅说:“为加强安全消费引导,预防和减少问题产品引发的儿童伤害,促进品质消费,我们联合企业开展了‘品质育儿365工程’自律活动,促进‘良币驱逐劣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况旭介绍,将持续加大对儿童玩具、儿童文具、儿童家具等儿童用品的执法检查力度,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彻查儿童用品领域质量违法行为。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我国是儿童用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儿童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只有确保生产销售的儿童用品质量安全可靠,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才能不断释放儿童消费市场潜力,促进和扩大消费。”
吃得更放心——
严查违规经营,保障儿童健康
“六一”期间,儿童食品进入促销旺季,众多商家以各种方式吸引消费者,推出打折、满减、赠送等活动。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的《儿童零食市场调查》显示,儿童零食市场规模约为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的1/10,增长势头不减,市场潜力巨大。
“六一”前夕,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结合实际需要,理性消费;希望相关企业依法经营,确保质量安全,保障儿童健康。
“儿童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千家万户。要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重点查处线上和线下的无证照经营、销售三无食品、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一旦查实存在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予以严厉处罚。”陈音江说。
今年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教育部、公安部开展为期5个月的“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专项治理行动,组织查处了跨山东、江西、福建、重庆、宁夏5省区市不法企业制售“仿制计生用品糖果”案件。“六一”前夕,浙江温州市、山东临沂市、江西九江市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
况旭表示,要压实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和标签标识管理,压实电子商务平台管理责任。电子商务平台要依法依规落实入网经营者资质核验、登记等义务。同时,严厉查处对商品性能、功能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如何让孩子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校园食品安全同样备受关注。“中午看到老师在班级群里发的照片,孩子们午饭吃得挺香。”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长青街九坤幼儿园家长王莲芳说。
近期,东西湖区126所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型改造,校园食品是否安全,监管部门、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均可通过在线平台实时可见。接入智慧监管平台的每个学校食堂,在储存区、加工区、烹饪区、餐具清洗消毒区、备餐区等区域,分别安装了8个监控摄像头,全程监督、智能抓拍、精准监管。
目前,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其中在校就餐的学生数量庞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督促不断提升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截至目前,共推动25.53万所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1936家校外供餐单位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
市场监管部门呼吁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儿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进一步加强管理,努力提供更多安全、健康、优质的儿童食品,为孩子和家长提供更多选择。
服务更规范——
完善制度措施,推动行业发展
《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元化、规范化托育服务”。
“4年前生大宝的时候,我觉得家附近的托育机构太少;今年二宝出生后,我又开始留意托育机构,发现选择多了。”家住北京朝阳区劲松社区的艾晓樱说,“不仅有新开的托育机构,还有一些过去只接收3岁以上孩子的幼儿园也开设了3岁以下的托班。”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大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近年来,托育机构供给不足的问题正在逐步好转。
虽然社区附近的托育机构多了,也有不少家长发现一些幼儿园师资比较薄弱,环境设施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如何解决托育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陈音江建议:“建立健全相关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登记备案制度,完善相关管理规范,为实施综合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完善综合监管措施。建立应急管理机制,促进托育服务行业规范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要求》,这项新国家标准于202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融入了安全防范新技术、新理念,提升了标准可操作性。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对机构开办、管理和人员规模等做了要求,已于2019年10月8日起施行。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托育机构操作指南,在规划选址、设施设备、安全卫生、人员资质、生活护理等方面提出基本的设置指标和行业指南。引导各地打造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机构,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鼓励成立托育行业相关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让更多的家长放心购买托育服务。(记者 林丽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