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发4亿股却近三成未被认购,股东为何对都邦保险增资“不感冒”?

更新时间:2022-06-03 11:30:14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增发4亿股却近三成未被认购,股东为何对都邦保险增资“不感冒”?

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都邦保险”)此前宣布的4亿元增资计划,如今有了新进展。6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都邦保险近日公告称,本次公司共增发股份4亿股,每股单价1元,增加注册资本4亿元,但目前尚有1.1601亿股的认购额度未由股东认购。

业内人士表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股东对都邦保险未来盈利状况的预期不理想,如果后续增资认购依然不足,增资计划很可能将会调整。

近三成认购额度未认领

从5月31日都邦保险披露的增资情况来看,本次都邦保险抛出了4亿股的增资计划,该公司14家股东中,吉林市铁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铁投”)等9家股东参与了此次增资,其中,第一大股东吉林铁投本次计划认购股份7704万股,增资后,吉林铁投持股比例增至20.01%。

而包括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市全安综合市场有限公司、北京九合常青贸易有限公司、吉林市新悦投资有限公司、吉林市中豪群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五家公司则未参与此次增资。都邦保险表示,目前尚有1.1601亿股的认购额度未由股东认购,未认领额度占4亿元增资的近三成。

在5月31日都邦保险披露的增资情况中,都邦保险表示,如果实际认购没有达到测算的认购额度,其他有意愿认购的股东进行下一轮的同比例增资,直至所有额度认购完毕。

为何会出现1.1601亿股未被认购的情况?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副教授郝臣分析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股东对公司未来盈利状况的预期不理想,都邦保险近几年盈利水平不乐观,股东对增资回报信心不足。当然,可能与监管部门强化和严格保险公司股权监管有一定的关系,保险公司股东资质以及退出等都要符合法规文件要求。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股东对都邦保险增资“提不起兴趣”。

北京商报记者就未认购事宜采访都邦保险,该公司没有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

出现股份未认购的情况可能对都邦保险增资计划产生哪些影响?郝臣表示,出现未认购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本次增资拟实现目的的实现,也会间接影响已有和潜在股东的信心,保险公司可能会因此调整增资计划。

险企增资认购不足的情况,近几年也有发生。郝臣表示,保险公司最后大多选择了调整增资计划。比如国富人寿拟增资本由10亿元变更为6.34亿元、安心财险拟由7亿元变更为2.15亿元。

偿付能力下滑,申请三年过渡期政策

都邦保险的增资和偿付能力下滑不无关联。2021年,都邦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总体呈现下滑趋势,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1年一季度的161%下滑至四季度的124%。到了2022年一季度,都邦保险的两项偿付能力指标已降至122%。

同时,偿二代二期工程的落地,会进一步加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压力。为应对新的监管规则带来的影响,都邦保险在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将向公司同比例增资4亿元,缓解公司偿付能力的压力,达到短期内快速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目的。

除了增加注册资本,都邦保险还申请了偿二代二期工程的过渡期,以缓解偿二代二期工程对其造成的影响,都邦保险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也显示,2022年3月21日,银保监会已经正式批复同意给予都邦保险自2022-2024年三年的过渡期政策。

另外从业绩来看,都邦保险近三年持续亏损,2019年和2020年分别净亏损0.67亿元、0.39亿元,2021年净亏损达到了2.42亿元,而2022年一季度仍然是亏损状态。郝臣表示,“都邦保险近几年处于微盈利或者亏损状态,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较大,所以都邦保险申请过渡期政策也是必然选择。”

不过,都邦保险并不是个例,渤海财险、横琴人寿等多家险企也向监管机构申请了过渡期政策。

面对面临偿付能力吃紧的局面,还有哪些举措可以补充偿付能力?郝臣表示,从短期来看,要想办法筹集发展所需要的资本金,这是改善偿付能力最快速也是最直接的办法;从一段时间来看,要规范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管理,提升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水平;从长远来看,经营策略上不盲目扩张业务,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车险业务承压,竞跑非车险赛道

据都邦保险官网信息显示,都邦保险目前经营的主要险种达200多个。虽然经营险种较多,但都邦保险对车险业务依赖较大。2021年,第一大险种车险保险业务收入26.7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75%。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都邦保险车险保险业务收入占比都在八成左右。

虽然是主营业务,但都邦保险的车险保费规模却在下滑,承保亏损也在扩大,2021年,都邦保险的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6.7亿元,较2020年的30.49亿元同比下降12.43%;2021年承保亏损由2020年的1.8亿元扩至4.05亿元。

面对车险业务压力,都邦保险目前也在谋求转型,发展非车业务,都邦保险财产险管理部总经理苗战义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都邦保险财产险按照“价值发展”原则,加大了对财产险业务发展的推动力度,加大了责任险、家财险等小额分散险种的发展,增速高于行业。积极审慎开办融资性保证险如投标保证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保险业务。

都邦保险意健险管理部总经理赵景奇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都邦保险意健险提出“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的核心发展策略,通过九大渠道及全国几百家分支机构,利用意健险市场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优化内部机制体制建设,采取互联网新技术及“保险+服务”的销售模式,发挥新领域特别是细分领域里新产品开发优势,实现意健险进一步发展。

当前,财险公司正在向非车险业务转型,正面临激烈竞争,同样也带来了新的考验。“相比车险业务,非车险业务起步时间短,索赔数据积累少,险企要做好费率厘定缺少扎实的损失数据基础。此外,中小险企要摆脱车险业务的亏损困局,都会选择发力非车险业务,激烈竞争会导致费率低于合理水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专家朱少杰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保持费率的充足厘定。

“不同于车险的费率和条款是统一的,非车险业务有差异化经营的空间,险企要找准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胜出。”朱少杰认为,财险公司要形成专业特色,确立市场竞争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保险研究所研究员张俊岩表示,财险公司经营非车险业务要重视风险识别及定价,提高承保能力。从保险业发展经验来看,财险公司可以重点发展责任保险。责任保险也是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的重要险种之一,新旧“国十条”中都提到要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

北京商报记者陈婷婷胡永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