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2 11:30:20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目前已获批开业的理财公司达30家 银行理财市场加速扩容
理财公司再添“新兵”。11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披露了《北京银保监局关于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批复》,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获批开业。截至目前,银保监会已批准31家理财公司筹建,包括6家国有大型银行、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商行的子公司以及5家合资理财公司。
今年以来,理财市场出现回调,面临产品发行数量减少、收益缩水的窘况。业内专家认为,作为国内头部城商行筹建的理财子公司,北银理财此时获批开业,在为行业带来暖意的同时,也有利于各方对理财市场增强信心。同时,需要对理财市场出现的波动辩证看待,因为拉长时间轴来看,市场在一段时期内出现调整,反而意味着是一种机遇。
产品收益“被动”下行
在利率下行、市场波动的背景下,理财市场今年以来降温明显。全市场新发、在售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均呈现下滑趋势。
理财产品发行节奏有所放缓。普益标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全市场共新发6675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405款。其中907款为开放式产品,5768款为封闭式产品。
从业绩来看,2022年三季度,全市场共有11625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减少577款,其中开放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由去年年底的3.95%下调至3.74%;封闭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由去年年底的4.24%下调至4.04%。
进入四季度,中银理财、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陆续宣布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进行调整,包括下调业绩比较基准、调整费率优惠以及对现金管理类产品进行整改等。
理财市场“遇冷”主要是因为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价格出现下跌。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杰分析认为,9月中旬以来,市场震荡加剧,部分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少数产品因净值回撤幅度过大,甚至遭到投资者质疑。由于季末收益欠佳,直接拉低了三季度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他认为,由于目前市场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理财产品收益或将持续“被动”下行。
目前,由于监管要求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资管机构均不能承诺收益,即业绩比较基准并不能代表最终的实际收益率。有不少投资者对记者表示,所持有的理财产品当前收益率未达到购买产品时销售所提到的收益率。
业内专家提醒,由于投资者大多依据业绩比较基准做出投资决策,而当前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对业绩比较基准设置不合理,投资者极有可能被误导,从而造成投资亏损。
张翠萍阿姨不久前购买了某商业银行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当时看到是接近3%的(年化)收益率,不亏本我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张阿姨最近看到产品业绩出现了亏损,她十分着急,想找银行取回本金。
王杰建议,银行及理财公司应做好投资者的教育和解释工作。对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来说,业绩比较基准的下调可能会影响客户对收益的预期,并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而如果不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一旦实际收益率达不到投资者预期,投资者跟机构之间又会出现不少纠纷。专家建议投资者不应过分关注业绩比较基准的下调,另外,业绩一时的调整也不意味着最终产品就会损失本金。投资者应根据产品的风险等级、投向等因素,结合历史运作情况和自身投资风格综合判断。
竞争格局逐渐成形
在理财市场整体业绩回调的背景下,北银理财此时获批开业,对于行业信心有着明显的提振作用。自2019年银保监会批准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开业,截至目前,3年多来获批开业的理财公司已达30家,31家获批筹建者中仅余法巴农银理财尚未开业。
理财市场日趋规范成熟也是北银理财选择此时开业的重要背景因素。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业内简称“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经过3年过渡期,理财行业监管政策日趋完善,理财业务规范化转型成效显著,银行理财市场整体呈现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2021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提到,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资管机构间差异化竞争的格局将逐渐成形。
今年是资管新规结束过渡期、正式施行的第一年。面对近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市场,各理财公司纷纷入局。北银理财也是继浦银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上银理财、民生理财、高盛工银理财、恒丰理财和渤银理财之后,今年年内获批开业的第8家理财子公司。作为国内头部城商行,北京银行2004年已涉及理财业务,并于2013年成为首批获得原银监会开展净值型理财管理计划试点资格的11家银行中唯一一家城商行。
为早日完成理财公司的开业,据了解,2021年以来,北京银行加速推动理财业务整改工作,在资管新规过渡期截止前全面完成理财整改压降工作,保本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已全部清零,产品净值化率达到100%。截至今年6月末,北京银行存续非保本理财产品共208只,理财规模为355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2.7亿元。
在业内看来,北银理财获准开业,标志着北京银行理财业务向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特色化的资产管理公司转型迈出重要一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将进一步加快北京银行大零售、轻资本战略转型。北银理财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将严格遵循资管新规等政策和监管要求,致力于打造一家“稳健经营、专业开放、价值增值、创新融合、特色鲜明”的现代银行理财公司,坚守“以客户为中心”“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服务宗旨,打造客户信赖的一流资产管理公司,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扎实促进共同富裕。
今年,资管新规正式施行,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翻开新的一页。北银理财的开业,也意味着银行理财市场的格局基本已经重新搭建完毕,银行理财作为资管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将成为市场内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改造接近完成后,理财产品在产品属性上与公募基金更加趋同,并在事实上构成竞品关系,二者竞争进一步加剧。
银行理财进入了竞争新阶段,也将面临与转型期全然不同的挑战。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张旭阳在今年年初的一次交流会上表示,很多资管机构不只有单一形式,更多是兼而有之。全能资管机构需要多维布局,精品资管机构则可能更需要发挥比较优势。但每类资管机构都需要回答这些问题:未来长期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希望在哪方面做资源布局,进而形成优势,从而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长期价值回报。
张旭阳认为,要理性看待银行理财净值的波动。市场波动虽然给银行理财产品造成压力,但也说明银行理财已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和指引,真正回归资管本源。他认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跨越。因此,虽可能有一些波折,但对全体银行理财的规模增长、结构改善、能力提升、价值贡献仍应持乐观态度。
代销渠道持续扩容
市场参与者迅速扩容,对于理财公司而言,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今年以来,代销成为银行理财公司共同的选择。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22年6月,有存续产品的25家理财公司均开拓了代销渠道,1月份至6月份累计代销金额26.1万亿元,截至6月底,代销余额18.95万亿元,代销产品余额比2021年年底增加1.88万亿元。
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开放渠道,拥抱他行理财产品。有统计显示,有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而22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
华宝证券分析师张菁认为,在“理财公司为主、银行机构为辅”的银行理财市场新格局下,商业银行在角色定位上也更多成为理财产品代销机构,理财公司成为理财产品主要供给主体,代销业务发展提速。
从代销产品数量上看,普益标准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共有26690款产品被代销,其中理财公司发行了24596款,数量占比达92%。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银行理财公司正在尝试直销渠道的建设。据统计,在直销渠道建设方式上,已开业的30家理财公司中,23家理财公司已建立微信公众号和网站,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华夏理财、青银理财4家建立了APP直销渠道。
代销渠道拓展成为理财规模增长利器,而互联网直销银行销售实力不容小觑。张菁认为,整体上看,银行理财公司的直销渠道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银行理财代销业务还存在三大痛点:一是售前产品代销遴选缺乏科学评价体系,二是售中代销产品风险管理把控有限,三是售后管理、评价无从下手。因此,银行代销业务还需要对代销全流程进行标准化的制度改造,化解代销业务现有的难题,将业务做好做精。
对于理财公司是否需要建立APP直销渠道,业内意见也并不一致。有机构负责人认为,银行内部业务条线里,只有信用卡业务会单独开发APP,由于绑定了很多生活服务的内容,可以将一个APP撑起来,但是其他业务只需要内嵌在银行自身的APP里就可以。有的机构负责人则认为,当前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渠道呈现多元局面,除了行内和行外代销渠道,不少机构已率先布局直销渠道,抢占业务蓝海,机会不容错失。
业内专家分析,截至目前,大型银行的理财公司尚未有组建独立直销渠道的行动,可能是需要等待监管部门出台相关具体要求。各理财公司在实际操作层面也需要考虑相关业务是否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