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8 11:30:15来源:财经网
原标题:金融报道丨入主前沿制造业、创新网络安全险,上海打造保险+科技“样板间”
韦璐/文
又一项保险业创新政策落地上海临港新片区。7月21日,中国银保监会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支持保险资金以债权、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参与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等八大前沿制造业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助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保险资金按市场化原则参与片区基础设施项目等项目,助力现代化新城建设。同时,加大片区内网络安全保险普及力度。
有专家指出,这能给全国其他城市与险企合作,发挥险企的长期资金优势和科技创新来助力城市建设带来示范与引领之启示,并为其他城市开展新型智慧基建的投融资活动创造新的针对性极强的经验总结。
去年提供科技类风险保障近900亿元
《方案》明确提出,要支持保险资金以债权或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参与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氢能源八大前沿制造业,对于保险业助力高新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事实上,随着“保险+科技”的理念在行业中的不断渗透,我国保险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与日俱增。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我国保险业信息科技投入总金额就达到351亿元,并且未来几年可能都将维持高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上海保险业通过首台(套)保险、生物医药保险、专利保险、科技贷保险等科技类保险产品,累计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近900亿元。此外,仅通过“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一项,已为承保客户提供5900亿元风险保障。
财经网金融了解到,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以下简称“集共体”)于2021年10月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由18家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组建。
产业链、供应链是企业运营发展的生命线,这在集成电路行业也不例外。当前,我国保险供给还无法满足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集共体”通过产品、机制和服务创新,探索服务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新型风险保障需求,助力构建我国集成电路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同时,临港新片区还形成了以“集共体”为核心,政府支持、产业认同、行业齐心的集成电路保险“生态圈”,逐步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保险独立性和可持续性。
《方案》指出,未来临港新片区将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地位的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共保机制,研究推出集成电路保险新品种和服务新模式。
另一大亮点在于,《方案》提出支持保险资金助力现代化新城建设,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引导保险资金按市场化原则参与临港新片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长期租赁住房等项目建设,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相关产品。
新的投资方向背后,是中国新型基建展现出的新特点。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告诉财经网金融,近期,我国在平衡增长路径、平滑宏观周期、稳定经济发展的务实举措中,基础设施建设展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特点,即不再依赖传统的铁公基房地产拉动,而是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风险可控以及智能智慧城市建设。
“这可看作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优化进程,而其代表特性就是以5G甚至6G为网络载体的智慧城市网络、新能源动力载具和各种分布式系统便民服务设施。千千万万的智慧型基础设施板块的一个最大共同点就是数据,以及建立在高效精准科学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产业经济活动。”陈佳表示。
显然,数据已经成为推动新基建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在国内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中,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和基于前两者的产品设计领域,保险业是最强的,保险产品的设计精准度和行业竞争度都是最高的,市场化的时间也是最长的。
陈佳指出,在新形势下,保险资金对新一代中国的智慧型基础设施优化进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长期险资进入投融资体制机制中主要优势为“三大可控”,即风险可控、成本可控、期限可控,这对国家投资板块而言是非常优质的。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则对财经网金融指出,保险基于长期资金优势,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股债结合、夹层投资、资产管理、基金等形式来在资金层面参与,以及创新保险服务模式来助力现代化新城建设。
上海领头,网络安全保险“大有可为”
一方面,数据要素的全方面渗透,正推动产业经济活动高度发达;另一方面,网络安全相关的保险空白,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随时可能面临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在此背景下,柏文喜指出,发展网络安全保险对于小微企业转嫁网络安全风险,进而推动数字化应用以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财经网金融了解到,当前全球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迅速发展,据测算,2020年全球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规模高达78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将维持20%以上增速。相比之下,我国网络安全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
去年11月,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险研讨会”上,中国太平洋财险副总经理、总精算师陈森介绍,2013年以前,中国市场上几乎没有保险公司提供网络安全保险;2013年至2017年,外资保险公司逐渐提供服务;从2017年起,国内保险公司陆续开始提供网络安全保险服务。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险的购买主体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与数字经济发展增速、数字资产整体规模不相适应,亦没有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移的功能。
在《方案》引导下,近日上海保险业率先推出全国首个普惠版网络安全保险产品,预计可以覆盖目前小微企业面临的80%以上网络安全风险,同时有效节约企业成本。
据悉,该产品由上海银保监局牵头、七家保险公司联合打造,将为企业提供覆盖业务中断损失、网络勒索损失、数据泄露损失、企业名誉损失、法律服务费用等经济支出的综合性保险解决方案。
数字经济专家、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元宇宙工委秘书长高泽龙对财经网金融表示,社会在进步和发展,保险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上海保险业在全国率先推出普惠版网络安全保险产品,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称道的,这可减少或避免企业因网络安全事件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事实上,上海市网络安全保险产业的尝试自2021年起就已拉开序幕。当年11月27日上海发布的《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创新高地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明确提到,到2023年全市网络安全产业规模拟从120亿元提升至2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长2500亿元,培育10家行业龙头企业。
以上海为原点,从某种意义上看来,此次《方案》的实施或许是全行业网络安全险创新的一个起点。
陈佳对财经网金融指出,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国有金融板块往往在网络安全防控领域有着更高标准,尤其是保险业本身就是运营、精算、度量各类风险的职业机构。让保险行业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用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广大小微企业不断提高风险识别与风险防控能力,这恰恰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特色优势所在。
“本次《方案》体现了金融业创新宏观审慎监管与夯实微观审慎监管的结合,是引导保险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尤其是打通长期保险资金投向与新型智慧基建项目在供给侧需求侧之间桥梁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其将为其他城市开展新型智慧基建的投融资活动创造新的针对性极强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将为金融监管部门在坚持纾困扶持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总方针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网络数据安全风险防控的创新之路。”陈佳说。
柏文喜则表示,在上海临港新区率先实行,意味着保险作为长期资金参与城市新区建设探索的开始,能够给全国其他城市与险企合作,发挥险企的长期资金优势和科技创新来助力城市建设带来示范与引领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