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扎堆进军光伏领域 “跟风”容易路难行

更新时间:2022-08-26 12:00:34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外行扎堆进军光伏领域 “跟风”容易路难行

益智玩具企业

沐邦高科

大手笔投资建设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

生猪养殖企业

正邦科技

布局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产业

地产老将

蓝光发展

携手广东欧昊集团成立子公司切入光伏赛道

中南文化

拟与关联法人苏龙热电等设子公司开发、建设和运营分布式光伏

乳制品企业

皇氏集团

进军分布式光伏、光伏电池领域

技术快速迭代与景气度高企,吸引一批跨界者云集光伏赛道。

今年6月以来,这一声势愈显浩大。乳制品企业皇氏集团、生猪养殖企业正邦科技、地产老将蓝光发展、益智玩具企业沐邦高科纷纷进军光伏,其中不乏百亿元大手笔投资。经粗略统计,“外行”跨界进军光伏的重心聚焦于分布式光伏及光伏电池环节,前者门槛相对较低,后者估值相对更高。

“过去30年来,光伏产业已经历了数轮周期,无数企业进来,无数企业倒闭,只有少数企业存活了下来。如今,行业进入了巨头竞争时代,没有核心技术、资金及管理优势,跟风还需冷静。”8月25日,一家老牌光伏龙头企业负责人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该人士认为,光伏行业拥有广阔空间,但竞争激烈,况且已有龙头企业出现,“跟风”容易路难行。

各行皆可“追光”

近日,乳品公司皇氏集团又抛出光伏大手笔投资计划——与华能公司共同设立公司开发分布式光伏,投资100亿元建太阳能电池和组件项目。此举引发市场关注的同时,也导致股价大幅波动。

这边,乳制品上市公司进军分布式光伏、光伏电池领域;那边,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也要涉足光伏产业。

今年6月,正邦科技公告称,与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签订《“碳中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合作协议书》,加快布局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产业,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建设生态光伏、风电、分布式及集中式综合智慧能源约1000万kW,预计投资总额达到400亿元左右。

“实际上,正邦科技更多是提供生态能源用地、养殖场等屋顶资源,与真正参与光伏产业链相距甚远。”一位光伏产业人士表示。

7月以来,跨界光伏行业的举动更是在A股市场频频出现。8月17日,沐邦高科宣布,与鄂城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规模预计48亿元,同时终止前期与安义县人民政府签署的8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7月20日,沐邦高科还与梧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合同书》,拟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预计项目总投资52亿元,公司出资金额为44.75亿元。

8月中旬,中南文化公告称,公司拟与关联法人苏龙热电、江阴热电共同出资设立江阴国联新能源有限公司(暂定名),公司持股51%。新组建的公司主要负责江阴整县(市)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和运营。

“光伏行业是好,但跟风者要冷静”

在上述老牌光伏龙头企业负责人看来,光伏行业确实拥有广阔空间,也是开放的行业,“外部企业参与进来,这是它们股东和管理层的决策自由”。

据隆基能源研究院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需要达到1500GW至2000GW,且连续安装30年才能对全球能源转型形成有效支撑,进而为实现全球碳中和奠定基础。

该负责人表示,光伏产业竞争激烈,对制造环节的品质和成本、对企业的管理与底蕴要求极高。眼下,搞地产的、挖煤的纷纷跟风进军光伏,跟风者还是要冷静。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光伏龙头企业瞄准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外行”跨界光伏,往往选择的是相对门槛较低、估值更高、落地较快的光伏产业环节。

为什么这么多“外行”跨界投向分布式光伏与光伏电池环节呢?

一位光伏行业人士表示,分布式光伏相对门槛较低,主要考量的是资源统筹、总包施工的能力,对资金成本和政府资源要求较高。

此外,光伏电池正处于新技术变革期,因此成为估值“最火”的光伏产业链环节之一,跨界光伏企业纷纷热衷站上“TOPCon”等风口。

沐邦高科在回复问询函时表示,其近期拟投资生产的高效电池片是N型TOPCon电池,相比当前市场主流PERC电池,产品具备高转换率、低衰减率等性能的优势。当前光伏行业正面临从P型PERC电池技术升级到N型电池技术的产品转型机遇期。

跨界三大挑战:技术、资金、管理

“跨界进入光伏产业,至少会面临技术、资金和管理三大挑战。”一位光伏行业人士表示。

8月中旬,沐邦高科在披露拟48亿元在鄂城区投建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时表示,公司目前未从事光伏电池业务,亦无TOPCon光伏电池生产技术储备,尚无TOPCon电池人才团队,正在积极联络引进相关领域人才,可能存在人才引进不达预期的风险。在最新回复中,沐邦高科明确表示,自首次披露有关框架协议至今,公司除人才引进、项目筹备外,尚未对光伏电池项目进行实质研发投入。

在未对光伏电池项目进行实质研发投入背景下,沐邦高科就已签订相关协议,拟合计投资超90亿元建设总计2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资金更是一大难题。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沐邦高科货币资金余额仅0.69亿元、净资产仅9.36亿元,显著低于其所披露投资框架合同规模,项目投资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沐邦高科表示,公司将通过自有资金或银行借款筹集项目所需资金。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0.99%,资产负债率较低,具备向银行借款的基础。

“光伏项目投资巨大,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借钱进行投资风险非常大。”上述老牌光伏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

8月12日,蓝光发展宣布与广东欧昊集团共同成立成都欧蓝光伏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0%和30%,谋求切入光伏赛道。此后,蓝光发展股价一度大幅上涨。

8月18日,蓝光发展发布异动公告表示,由于公司债务问题,目前尚没有资金实缴注册资金,相关资源及技术人员尚未配备,尚无合作项目,后续存在着不确定性。

此外,蓝光发展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6亿元左右。蓝光发展控股股东因股票质押融资违约及对外担保事宜,部分股票已被相关金融机构进行违约处置。截至2022年6月30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387.75亿元。

“即使有了技术与资金,光伏产业竞争激烈,对管理的要求很高,没有长久制造业经验及研发底蕴的企业,很难在光伏产业巨头竞争中发展壮大。”一位光伏行业人士认为。(记者 夏子航)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