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规模扩张型周期终结,生死分化已在路上

更新时间:2022-11-12 11:30:03来源:《财经》杂志

原标题:寿险规模扩张型周期终结,生死分化已在路上

文|杨芮

新冠疫情和保险业改革转型的双重影响下,今年以来,寿险业整体增速放缓,保险代理人规模持续收缩。站在十字路口,保险机构正在积极主动寻求产品、渠道、服务等方面的转型之路。

寿险业如何走出低谷?保险机构会否面临生死分化?

11月9日,银保监会原副主席黄洪在2022第三届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上表示,“人身保险业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动力没有根本性突破,原因在于这些都是战术层面上的转型,而没有抓住战略层面上的转型,战略层面上的转型就是思想上的转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北大数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表示,从长期来看,我们正处在转型过程中。在短期波动加上长期转型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调整,这对整个保障体系非常重要,对保险业的发展也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身险公司的原保费收入为2.68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行业汇总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89%。

寿险转型将面生死分化

机遇和挑战之下,寿险业接下来的转型将向何处去?

华泰证券研报中指出,当人口红利开始褪去,产品和客户需求变得日益复杂之际,重代理人规模而忽视质量的增长战略不再奏效,寿险业“规模扩张型”周期已经走到尽头。在新形势下,保险公司的增长策略应以提升效率为主,行业正在步入“效率提升型” 新周期。

太平洋寿险总经理兼CEO蔡强认为,转型就是转“心”,“心”就是观念。中国保险业的严冬并不独特,海外的成熟市场都经历过由粗犷发展到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相信我们整个行业一定会迎来新的契机。转型肯定会有阵痛,转型中转大弯和转急弯并不冲突,转型需要的是全面性的蜕变。

就未来产品转型的方向,友邦人寿首席执行官张晓宇透露,保障是寿险长期发展的基石。下一步的方向,我们坚持保障和长期储蓄,持续开拓新客户市场和新兴产品。未来也将向下一代分红、下一代投连,变额年金等去做准备和努力。

在谈及中小公司转型的感受时,华贵人寿董事长汪振武的观点引发关注。事实上,分化已经在进行,分化可能不仅仅是分化,可能是生死之别。分化不仅仅是公司主体的分化,还是经营模式的分化。未来在90多家公司里面,能够从头到尾有产品能力、有渠道能力、有队伍能力、有客户服务能力,自建保险产业链全流程,从产品到服务,我的预判不会超过两成。绝大部分公司都会聚焦在某一端上。

养老金融已成新增长点

针对寿险业转型,多家机构认为养老金融将是未来的核心增长点之一。

黄洪表示,人身保险业需着力解决养老金替代率的问题,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与个税递延养老保险政策相衔接,巩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保障水平;要按“长期锁定、终身领取、互助共济、精算平衡”的原则设计产品,向人民群众提供长期保值增值、简明易懂的养老保险产品,实现“老有所养”。

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11月10日表示,针对优劣势,保险机未来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采用四个主要的策略,差异定位、生态合作、优势竞争和创新突破。

针对养老服务金融,普华永道在《保险机构养老金融竞争策略研究》报告中建议,细分客群精设产品,差异竞争蓝海市场;发挥支付综合功能,健康养老深度融合;践行普惠金融原则,探索普惠养老保险等。

针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国民养老总经理黄涛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需要各部门协同支持,需要金融机构积极担当,需要更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他进一步表示,针对养老产品的特性和差异,在产品分级、可线上销售范围、偿付能力计算、投资管理模式等方面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便利支持政策,鼓励支持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作者为《财经》记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