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30 18:30:31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原标题:北信瑞丰“换血”劳动纠纷频生,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经验缺失或成隐患
红周刊丨曹井雪
近日北信瑞丰一封员工公开信掀起轩然大波,当事人声称,在出差、休假、报销、银行渠道维护等方面均遭到公司刁难。除写信人常玉外,《红周刊》采访获悉,公司与不少员工都还存在劳动纠纷,有待进一步解决。
屋漏偏逢连夜雨,员工公开信将公司一直置于舆论漩涡中,对此,《红周刊》也联系到多位公司此前离职的员工,了解到由于延递奖金没有到位等问题,即便已经不在北信瑞丰上班,他们与前东家的关系还是“藕断丝连”。
从公司方看,经历去年基金经理和高管的离职潮后,公司发展似乎陷入了停滞状态,去年以来仅有1只新基金发行。同时伴随着规模缩水和不断有产品清盘,整体规模已经跌落到50亿元附近。当下,公司培养了纯新人的团队来支撑公司规模,但短期内,他们并没有取得亮眼的成绩,而长期实力还需要时间检验。
劳动纠纷不断
公司管理漏洞逐一浮出水面
根据“公开信”,前员工指出公司在休假、出差以及报销等诸多行政管理领域存在问题。而对于部分问题,公司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予以解释和否认。但《红周刊》联系到多位在北信瑞丰供职过的人,他们都表示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漏洞。
附图北信瑞丰员工公开信截图
曾在公司任职过的刘一(化名)坦言:虽然已经离职,但是目前与公司还有劳动纠纷尚未解决。当问及是否是离职赔偿没到位时,对方表示:“不是赔偿的问题,是工作期间,公司该给的都没有给。”据了解北信瑞丰的人士张强(化名)透露:“离职的基金经理没能拿到往年的奖金延递。”
而他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据《红周刊》了解,公司与多位员工都牵扯了劳动合同纠纷的问题。据多位任职过的人员反映,在董事长李永东上任后,公司开始出现这类问题。张强(化名)表示:“两年来,公司业务基本停滞,规模萎缩,财务紧张,公司采取了大幅缩减正常业务支出、扣发员工正当收入的办法。正常业务无法开展,业务进一步萎缩,一线人员完不成任务,有能力的员工不断离职,陷入恶性循环。”
2021年公司出现了一波离职潮,其中包括4位高管,他们分别是原副总经理李鑫、原督察长郭亚、原副总经理王忠波和原总经理朱彦;此外,还有6位基金经理离职,他们分别是董鎏洋、黄祥斌、王忠波、于军华、辇大吉、张伟保。对此,张强(化名)告诉《红周刊》:“第二任董事长李永东到任后,开始进行人事调整,主要业务骨干几乎全部离职,代之以大量没有从业经历的人员。”
业绩、经验皆是短板
新任基金经理经验缺失难补“空缺”
在老将纷纷离职后,或许是囊中羞涩,北信瑞丰也没能成功从同行中引入人才,而是全部来自于内部培养。据《红周刊》统计,在公司现任的8位基金经理中,均没有在其他公司担任过基金经理的过往。
附表北信瑞丰现任基金经理情况一览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红周刊》,数据截至2022年5月26日
但是这也直接导致了该公司基金经理在经验方面成色不足。截至今年5月26日,8位基金经理中只有程敏一人的管理年限超过4年,他还是量化研究出身,偏债型基金经理林翟的管理年限也超过了两年,而其他6位基金经理的管理年限均不足两年。面对一众明星闪烁的公募同行,北信瑞丰的牌面无疑逊色许多。
而公司虽然曾经公开表示,不拘一格的人才选拔机制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基金经理。但是表面上对新人的扶持,实际上更像是老牌基金经理离职后,公司的无奈之举。在2021下半年大部分“新老交替”完成后,新人单枪匹马作战,但投资者并不买账,多只基金规模开始出现大规模缩水,其中产业升级与去年中期相比缩水超7亿元。
审视当前公募行业,单一年度一飞冲天的新人不在少数,但北信瑞丰似乎并不具备这样的土壤。目前来看,庞文杰是公司力捧的基金经理,截至2022年5月26日,任职不足两年的他,单独管理的产品数量已经达到5只,去年北信瑞丰表现最好的健康生活主题就是由他管理。但是从灵活配置型基金整体排名看,全年的业绩并未拔尖儿。今年则截然不同,截至5月26日,年内该基金净值已经回撤了34.98%,去年的辉煌随即昙花一现。
《红周刊》发现,该基金虽然名为健康生活主题产品,但是去年其重仓了与主题相关性不大的军工板块,今年一季度基金经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仓,其重仓股形成了医药、新能源和军工“三足鼎立”的格局,分别有健友股份、天顺风能和中航西飞等颇具特色的公司。
但遗憾的是,截至5月26日收盘,今年以来,它们所属行业都经历了较大跌幅,Wind医药、新能源和军工指数的跌幅分别达到21.77%、21.61%和28.22%,基金经理没能把握准调仓节奏,造成了基金业绩遭遇重创。
除健康生活主题,庞文杰管理的优选成长、中国智能主题、外延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回撤幅度也都在20%以上。该公司年内净值回撤幅度最小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则是邹杰管理的北信瑞丰平安中国。截至5月26日收盘,该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回撤幅度为12.76%。
从一季报看,该基金集中在大市值白马股投资上,包括宁波银行、长江电力、万科A和贵州茅台等,都属于今年相对抗跌的品种,但是其中年内出现上涨的不多。实际上,该基金也涉猎了今年涨幅最猛的煤炭板块,但遗憾的是,其只重仓了中国神华这一只股票,而且位列第十大重仓股的位置,虽然该股涨幅超过50%,但是3月31日时占净值比仅为4.62%,对组合贡献也就微乎其微了。
平地一声惊雷的新人毕竟是少数,但是大部分都靠长期业绩积累才能得到市场肯定。公司目前培养的新人大都是全市场型而非赛道型选手,更需要拿时间换业绩。指望这批新人扭转公司颓势,或许还需要多一份耐心。
有清盘、无新发
北信瑞丰50亿规模徘徊到几时?
老将离去经济纠纷不断,新人做出业绩尚需时间,处于新老交替期的北信瑞丰,规模之觞或难以避免。按照首季末数据,一季度末公司规模只有50.7亿元,创下了2015年末以来新低,这一规模在149家内地公募基金公司中,仅排在第125位,其中非货币型基金规模只有18.99亿元,排名第137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有基金规模缩水;另一方面也缺乏新发基金来为公司“补血”。据《红周刊》统计,公司最近的一只新品是在2021年9月1日发行的北信瑞丰优势行业,此后公司再无新品成立。此外,《红周刊》还查阅了目前正在发行和等待发行的基金名单,其中也并无北信瑞丰的产品在列。就上述种种问题,《红周刊》以邮件形式向公司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回复。
不过,根据监管要求,现存产品规模迷你将影响发行新基金。根据《进一步优化“迷你基金”相关监管安排》的通知,对于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较多的管理人,原则上对其上报的产品适用6个月注册审查期限(而目前简易程序只需20个工作日)。据统计,公司旗下规模不足5000万的基金数量达到7只,占公司总基金数量39%。今年以来,公司已经有兴瑞和华丰两只迷你基金清盘。
作为2010年后成立的新公司,不论是北信瑞丰还是其他年轻的基金公司,都需要找到一条特色的发展道路才能在头部基金公司当道的情况下突围。2016年,北信瑞丰就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想凭借定增实现弯道超车,但是由于监管要求,2017年开始这一业务发展出现了停滞。而在定增恢复后,公司虽然也参与过宁德时代等大型公司定增,但是数量要比定增王财通少得多,也难以作为特色继续发展。
在北信瑞丰诸多问题的背后,“人”或许是其中的关键,公司人员“大换血”后的结果并不乐观,管理方面也备受诟病。例如在公开信中,常玉就对在旅游景点的报销情况与公司展开争论。对此,《红周刊》也联系了某千亿基金公司,了解当下基金公司普遍奉行的报销办法。对方表示,对于请客吃饭等情况,公司规定员工需提前报备,即使在八项规定后,公司的费用控制更为严格,但是由于流程完备,的确没有出现类似的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