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带来的环境问题「网购带来的环保问题」

更新时间:2023-05-29 14:56:21来源:搜狐

(图片来源:moneyinc.com)

年末,又到了买买买的季节

网购如此容易,只要动动手指

就可以在家坐等快递送上门

然而,双十一数千亿业绩的背后

是百万吨难以降解的垃圾

当我们还在享受层层拆包装的快感时

有些美国人已经开始了另一种“淘宝”方式

“双十一”的第九年,天猫、京东两大电商巨头营业额之和逼近三千亿元,“双十二”预计也将破千亿元。当无数个网购的包裹伴随着新兴的快递业“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也在面临着一场严重的生态灾难。

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312亿件,相当于年人均快递使用量近23件。

2015年中国消耗了99.22亿个包装箱、169.85亿米胶带以及82.68亿个塑料袋。其中胶带的长度可绕地球赤道425圈。

(图片来源:nzmessengers.co.uk)

如果按照每个包装箱0.2公斤估算,这些快递就会产生包装垃圾400多万吨。更糟的是,这些垃圾绝大多数无法有效回收。

中国人民痴迷网购,美国人民也不逊色。在美国亚马逊买过东西的小伙伴可能会知道,美国人的“过度包装”时常能到引起人神共愤的地步。虽然理论上大部分包装用品可以回收,但其中的成本和效率我们不得而知。

(图片来源:Twitter)

其实,不止在快递行业,老美的浪费是众所周知的:喝水喝饮料必须用吸管,端个咖啡都要单加一层纸壳来”防烫“,吃外卖我们一双筷子解决的事情一定要强行给刀叉勺和半沓子餐巾纸。。这些”豪放“的生活习惯都是小编刚到美国时完全无法理解的呀!

根据Salon.com的数据,2016年,美国人均每天制造4.4磅的垃圾,远超全球人均2.6磅的“指标”,再一次成为“世界老大”。整个美国产生的垃圾堆叠起来,足足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往返25次!

(图片来源:salon.com)

也许,正是因为日渐严重的”垃圾灾难“,美国人的危机感也愈发强烈。在众多不满现状的民众的推动下,“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兴起。而这种“原生态”的理念,也已经从以前的“嬉皮士” (hippie)专属风格一跃成为主流。人们开始想办法循环利用资源,而买卖旧货就是其中一个方式。

买卖旧货,是穷酸还是追求?

根据美国研究组织(America’s Research Group)近期数据,高达16%到18%的美国人会去旧货店选购,这与21%的商场购物率相差并不多。

旧货店,或者二手店,常被称为“节俭商店”(thrift shop),一般是由慈善机构组织经营的。这些店铺是美国人新的低价淘宝好去处。

对于美国人的“复古情怀”,国内有些网友并不理解。一方面,很多人对旧货的卫生问题感到担忧,甚至认为穿别人穿过的衣服很恶心;另一方面,有网友提出用旧货会感到没面子,仿佛一种屌丝、穷酸的气息扑面而来。

(图片来源:天涯)

其实,早在殖民时期的美国,销售二手物品曾经被声讨。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用过的物品普遍被认为是被玷污的、不完整的。同时,因为开当铺和二手店的人主要是犹太人,抵制再销售还曾因反犹太主义遭到抨击,引起不少社会矛盾。

到了20世纪早期,移民潮促进了再销售行业的增长,因为不少“新美国人”认为使用旧货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美国社会、感受美国文化。

1902年海尔姆斯牧师(Reverend Edgar J. Helms)在新英格兰地区创办了Goodwill (“善意”),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捐助物品,同时创造就业。20年后,Goodwill把经营信条改成了“不是慈善,而是机会” (not a charity, but a chance)。

(图片来源:Goodwill官网)

如今,Goodwill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拥有了165家分店,还在其他13个国家有合作机构。据悉,Goodwill的每一美元收入,都有87美分通过给员工发工资等形式“回馈社会”。

促进再销售行业发展的除了移民、基督教会,还有资本主义慈善家。他们希望改变民众对二手交易的负面看法,同时把它和“仁”联系起来。当“旧”和“善”被成功牵线搭桥,民众积极响应,资本家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有人批评资本家以慈善为名投机获利,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二手店的确从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双赢。

二手店到底能不能淘到宝?

前不久,美国网红莱莎·库什(Liza Koshy)将自己逛Goodwill的经历拍成视频,在Youtube上获得了五百多万的点击量。视频中,Liza刚一进店门就被琳琅满目的货物惊艳到生活不能自理,各种跳舞,各种一蹦三尺高。

(图片来源:Youtube)

Liza的二手店之旅高潮频频,她不仅淘到了喜欢看的书,拿下了名牌高跟鞋,还以12.99美元的超低价“斩获”了原价60美元的全新耐克帽衫。兴奋的Liza一边在网上搜原价,一边大呼淘到宝了,满足的样子足以做成一整套表情包。

(图片来源:Youtube)

对于大家都担心的卫生问题,Liza的解决方案是,洗洗洗加改改改。连体泳衣怕脏就把裤衩剪掉当上衣穿,既有个性,还不心疼钱,简直是个聪明又能干的小仙女。

(图片来源:Youtube)

除了Goodwill这类依靠捐助的慈善机构之外,还有的二手店是当铺性质的,不仅可以淘好物,还可以带着不喜欢或者不想要的物品去看看能不能卖掉换钱。年末遇到“财务危机”的小伙伴们看这里:

1. Buffalo Exchange

官网:www.buffaloexchange.com

Buffalo Exchange作为美国再销售行业的另一“老大”,经营范围以服装为主,在纽约、波士顿、费城、洛杉矶、奥斯汀等众多大城市都有分店。小伙伴们可以用手机搜一搜,也许你附近就有呢!

(图片来源:官网)

Buffalo Exchange“出货”流程极其简单。只要带着想要卖掉的物品找到店员,他们会根据物品的新旧、风格、款式、品牌等进行评估,然后给出一个买入价格进行结算。结算方式你可以选择两种,一种是现金,直接拿估价的30%;另一种是store credit,即给你一张折合估价50%的卡,可用于在店里选购其他物品。

根据小编亲测,“出货”成功率有一定偶然性,主要看店员的眼光和判断力,甚至要看商店其他客人的需求和喜好。小编在波士顿剑桥的分店遭拒的原因竟然是,小编带去的零号衣服太小、不好卖(是不是应该高兴一下呢)。

(图片来源:官网)

年末打算清理衣橱的朋友们不妨一试,等你轻松赚一个亿的时候,别忘了来感谢小编哈!

2. Beacon"s Closet

官网:beaconscloset.com

相比Buffalo Exchange的亲民派,Beacon"s Closet更加“高冷”一些。在这里,你能以20美元不到的低价买到很多轻奢品牌好物,还能以35%现金或55%store credit卖货。

(图片来源:官网)

3. A Second Chance

官网:www.asecondchanceresale.com

A Second Chance在纽约上东区和SoHo有两家分店,是一家主营二手高档奢侈品的精品店。据说不少纽约的名媛贵妇们一旦“缺钱”了,就会把自己的衣服和包包放到A Second Chance寄卖。

小编不禁YY一下白富美们年末淘汰旧款换新款,也许在A Second Chance能够捡到宝,没准还是明星穿过的咧!

(图片来源:Fashion Bomb Daily)

30天,你做得到吗?

美国转售专业人员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Resale Professionals)分析道,再销售行业在美国的悄然兴起,不仅仅与价值导向型的消费者有关,更是因为公众开始逐渐意识到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的重要性。协会认为,美国正由”一次性型社会”向“回收型社会”转型。

纽约姑娘劳伦·辛格(Lauren Singer)就是推动“回收型”生活方式的积极分子。这位“高觉悟”的纽约大学环境科学系高材生,把垃圾定义成“一切在填埋场中不能被分解的东西”,并始终以“零垃圾”为目标。

在Lauren的网站“Trash is for Tossers”上,她晒出了自己两年内制造的垃圾。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垃圾用一个小小的350毫升的玻璃罐就可以全部装下。

(图片来源:Trash is for Tossers)

为了减少垃圾,Lauren走到哪里都自带布袋子、不锈钢吸管、手帕等,基本只去二手店购物,还自制牙膏、护肤霜等日用品。

Lauren选购(图片来源:Trash is for Tossers)

最近,Lauren还和朋友开起了店,就以“无包装”为店名,进一步宣传环保理念。刚刚过去的圣诞节,Lauren在博客上教粉丝们做“可回收”的节日礼物,告诉大家自制礼物并不穷酸,还说,“圣诞老人绝对会支持的”!

(图片来源:CNN)

Lauren的店在纽约引起不小轰动,频频登上各大媒体版面。而她所倡导的“零废物”理念,也是近年来美国社会的一种潮流。

不久前,“30天零废物挑战”大火了一把。人们纷纷开始体验30天“有机”、“原生态”的生活,用减少资源浪费、使用天然产品和可回收物等方式为环保做贡献。

(图片来源:goingzerowaste.com)

除了民众热情高涨,政府也及时跟上。比如,2016年纽约政府发起了“零废物挑战” (Mayor’s “Zero Waste Challenge”, 或ZWC),号召企业、尤其是制造废品较多的餐饮、住宿、制造等行业,力争做到垃圾零填埋和零焚烧。

这其中包括更严格的关于废弃物回收的规定,同时还要求ZWC企业尽量把剩菜剩饭捐给慈善机构。曼哈顿的希尔顿酒店、半岛酒店、Whole Foods超市、迪士尼ABC电台等都积极参与,力求“减排”50%,哥大附近的Sweetgreen餐厅等更是把目标设置为75%。

参与企业(图片来源:NYC.gov)

同时,美国政府还通过减税的方法鼓励民众和企业过绿色生活(go green)。据悉,Nordstrom 等零售业巨头都早已承诺在网购包裹上使用至少35%的可回收材料,有时甚至用旧箱子。欧洲的宜家、雀巢等企业也称将在未来十年内实现“零废物”。

在中国,虽然我们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但在“互联网 ”的时代,相关行业“小、散、差”的特点,为我国环保进程的推进制造了不小难题。

(图片来源:cocomy.net)

根据近期出台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大中城市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平均回收率达到75%以上,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到2.2亿吨左右。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14部委联合印发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也鼓励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

环保进程起步晚,许多企业“仍在路上”,民众观念的转变更加重要。毕竟,仅凭政府的呼吁远远不够,只有当“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不再是一句空话,环境保护才不再是空中楼阁。

也许我们做不到、也不需要做到像Lauren一样,两年的垃圾只用一个罐子就能装下,但一定的环保意识,却是一种应有的道德追求,有时候甚至能成就一个人独特的气质。

精神富足了,何必在乎穿得衣服是不是新的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