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6 14:53:29来源:搜狐
中国哪个城市最开放?四十岁的深圳,依然是敢立潮头的那个。
深圳足够大胆,四十年间,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份外资企业营业执照、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这个东南部的小渔村,通过把自己严丝合缝地嵌进全球化的巨型齿轮,一路狂奔,逆袭成了拥有20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
到2020年,深圳已经做了27年的冠军——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7年位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
敞开怀抱和全世界做生意,是深圳的致富密码,今天我们尝试解锁这个密码。
逆袭的外贸
如今亮眼的外贸成绩单背后,是深圳四十年的阶段性筹谋。
在第一阶段,深圳首先花了13年的时间,把自己从寂静渔村变成了内地城市的出口冠军。
1979年,深圳的进出口总额只有1676万美元,到了1992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35.77亿美元,年均增长61.0%,其中进口规模由1979年的746万美元提升到1992年的115.75亿美元,年均增长61.5%。出口规模由1979年的930万美元提升到1992年的120.00亿美元,年均增长60.6%。在1992年这一年,深圳首次成为了内地城市的出口冠军,从此再也没有从这个位置跌落。
在第二阶段,深圳借着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国加入WTO的势头,经历了20年狂飙猛进的扩张。
在首次成为内地城市出口冠军的1992年,深圳的进出口总额还只有235.77亿美元,从此开始了指数级爆发。1999年深圳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突破2000亿美元,2010年突破3000亿美元,2011年突破4000亿美元,2013年达到5374.7亿美元。从各年的发展情况看,除了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总额下降外,其他年份均保持较高的增速,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的2002-2007年,是深圳出口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均增长27.0%。
在第三阶段,高歌猛进的深圳外贸逐渐驶入深水区。
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陷入低迷,深圳进出口总额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出现回落,但很快深圳的进出口增速就扭负为正,实现正增长。2017年,深圳进出口总额4139.50亿美元,同比增长6.4%。
纵观这四十年,深圳进出口总额从1676万美元提升到超4000亿美元,增长8545倍,年均增长26.9%,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2.4个百分点。
为什么是深圳?
诞生的基因:香港和港口
就外贸而言,沿海的城市有很多,能背靠香港的城市,却只有深圳一个。
深圳这个城市的出生就和香港息息相关。1979年3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把靠近香港的深圳镇作为城市的名字,意味着它从诞生之初就要对标香港,对标国际一流城市。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这一设想得到了邓小平的大力支持。深圳特区由此诞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深港两地“前店后厂”模式逐渐形成。香港承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店”,具体负责融资、管理、产品设计和销售;而深圳发挥其土地、劳动力成本优势,主要承担产业分工中“厂”的角色,利用港资进行工厂建设,负责产品生产组装。
香港一直是深圳利用外资的第一来源地。20世纪80年代港资在深圳实际利用外资中的占比在60%以上。到了2014年,这一占比攀升至75.48%。
(港澳作为单独关税区和自由港一直在中国大陆经济统计中被视同为外资,台湾地区对大陆投资也参照《外商投资法》,所以外资统计数据均含港澳台地区)
深圳的起势源于港澳注入的资本,却又不局限于此。这个全国口岸最多的城市里星罗棋布的港口,给深圳和世界的交往开了窗。
目前,深圳港已经通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深圳港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就是集装箱运输。
比如盐田港,每周有接近100条航线抵达世界各个主要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区,也是华南地区的主要外贸通道。2007年,盐田成为全球第一个年吞吐量过千万标箱的码头,且于2013年实现累计集装箱吞吐量过亿。
繁忙的集装箱码头,目送着满载工业制成品的船驶向世界各地。
卖产品→卖服务
港口成全了工业,工业成就了深圳的外贸。
从1979年到2013年,工业一直是深圳实际利用外资额的绝对主导。1979——1985年,外商累计在工业直接投资3065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0%,增长速度迅速,平均每年递增90.3%。
根据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圳特区引进外资的状况和展望》分析,外资流向工业,主要有两条原因。一是由于深圳采取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政策,着力引进工业投资,限制外资对旅游和商业的投资。二是由于外资投资于工业利润高,外资企业1982年到1984年的平均利润率,工业为13.96%,商业为11.55%,交通运输业为9.96%。
但近年来,随着深圳土地和劳动力的日益昂贵,外资逐渐转向了东南亚,深圳也在寻求产业升级。
从2014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的行业分布来看,排在前五名的除了制造业是第二产业外,其它的都属于第三产业,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深圳市总额的23.85%,批发和零售业排在第三位,占比17.49%,房地产业排在第四位,占比13.84%,金融业排在第五位,占比11.63%。
尤其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2010年之后异军突起,并且在2014年左右超过了工业,成为了深圳利用外资的排头兵。
其中,深圳跨境电商的升起令人瞩目。数据显示,全国一半以上的跨境电商企业在广东,广东七成的跨境电商企业在深圳。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执行会长王馨说,深圳跨境电商约有4万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政策支持是突围转型的关键。
深圳市政府打造的全国“数字化外贸港”标杆,可以利用数字化系统,在报关单形成、通关的一刹那,就完成买家和卖家之间的通关和结汇以及退税。而在很多地区,商家办理一个出口退税,很可能周期是40到45天。
深圳还研究推出了“出口跨境电商直通车”业务,截至2020年4月末,共办理跨境人民币出口收款419亿元,为出口跨境电商节约手续费6285万元。
找外援→自己赚
开放伊始,深圳更多依靠外援,外资助力了深圳最初的起飞。
外商不熟识中国的投资环境、投资程序和供销申请手续,往往乐于和中国企业合作。拥有外资血统的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由此成为开放前期深圳进出口的绝对主导。以1995年为例,“三资”企业占深圳外贸进出口比重超过“半壁江山”。
但渐渐的,国内的力量开始崛起。
大概在2015年前后,无论是进口总额,还是出口总额,民营企业都一举超越了三资企业。华为、创维、大疆等自主品牌,成了“深圳质量”、“深圳出品”的标杆,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升。深圳逐渐赢得了“民营企业家之城”的称号。
就算在新冠疫情期间,深圳民营企业在外贸中的表现也不俗。
据深圳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柯火娟披露,今年前8个月,深圳民营企业进出口1.13万亿元,同比增长6.1%,占同期全市外贸总值的60.2%。从月度趋势看,3月到8月,民营企业连续6个月实现单月同比正增长,其中8月进出口1585.7亿元,增长5.6%。
如今,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 8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有科技型民营企业3万多家,民营上市企业超过300家。它们正成为深圳外贸出口的主要增长动力。
出生自带优势基因的深圳,在外贸的产业升级转型中,将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
数据新闻编辑:孟融
设计:甲晨晨
校对:卢茜